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建设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的通知
市、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直属单位:
《建设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委员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3月13日
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优质发展的意见》(浙卫发〔2020〕6号),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八五”战略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空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提高经济治理效率,促进制造业质量、效率和动力转变,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制造业动力建设做出新贡献。
(2)战略定位
世界先进制造基地。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三区三中心”,大幅提高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基准。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绿色低碳、生产效率高的产业链,循环利用空资源,推动绿色制造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中国制造业高端人才聚集在高地。建立更加开放和强大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体系,将R&D和高技能人才引进世界,通过产学结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中国最佳人才生态省。
(3)发展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率将更加协调,结构将更加合理,驱动力将更加强大,发展模式将更加可持续,创新文化将更加富有活力,从而在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大省。
-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稳定,总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工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智能化和服务型制造业引领全国。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随着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随着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创新的投资强度居全国领先地位,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有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更加完善。
——绿色集约化转型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亩产效益领先全国。
二.重点领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自主集成电路芯片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和设备、智能计算服务器、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和关键支撑部件。培育和发展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柔性电子和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嵌入式产品、物联网系统和应用电子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安全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网络安全产业。
(2)工业互联网。完善“1+n”工业互联网体系,完善网络、平台和安全功能,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研究,推动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内部网络改造,推广新型智能网关应用,研发新型智能设备,加快安全产品研发。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聚集和发展工业互联网城镇(园区)。
(3)生物医学和高性能医疗设备。突破关键制药技术,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加快原研药物和临床紧缺药物的开发,开发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新药,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制造中心、研发外包服务中心和国际知名的药物出口制剂基地。突破现代生物治疗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开发、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等技术。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打造中国“五大疾病”防控器械制造高地和重要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4)新材料。加快开发性能优异的先进基础材料。大力发展重点战略物资,填补国内空空白。布局引领未来前沿和新材料。搭建新材料协同创新、生产应用、测试评价平台,推进重点品种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氟、硅、钴新材料、新型光电材料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5)汽车工业。推动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突破整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燃料汽车转型升级,开发新能源汽车。创新开发关键零部件,加强全零协调,打造全国汽车创新高地。创建全国汽车网络化试点地区和中国领先的智能网络化汽车现代产业集群。
(6)高端设备。打造集设计、R&D、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构筑国家智能装备产业高地。开发模块化、组合化、集成化的新技术,开发关键基础组件。努力建设节能环保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现代农业智能设备、高端海洋与近海设备、航空空航天设备等一批国内重要设备制造基地。加快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建设。
(七)绿色石化产业。建设绿色石化制造集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基础化工原料生产能力,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改造和提升传统精细化学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加快发展高端特种化学品,加快行业应用。发展石油储存、运输和贸易服务。
(八)新能源和新能源设备。加快建设清洁低碳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开展氢能试点,构筑国内氢能产业高地。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稳步发展燃气热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余热利用产业。突破风电技术,发展核心设备,构筑风电设备发展高地。突破核电技术和设备,建设国内重要的核电服务和相关设备制造基地。突破光伏技术和设备,构筑光伏产业和应用高地。
(9)现代纺织和时尚轻工业。推动现代纺织和时尚轻工业向更具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设计和制造转变。突破差异化生产技术和新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绿色印染技术,打造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突破节能和智能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家电生产基地。开发功能性和装饰性智能家居产品,打造国内领先的R&D高端家具设计生产基地。提高大规模食品安全生产技术。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布局,加快科学仪器建设,努力获得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组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创新高峰、引领潮流、引领试点计划,开发一批战略性创新产品。支持新的通用技术平台建设,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通用技术问题。
创建高水平的公共创新平台。将“四走廊、两区一带”创新平台建设成为制造业创新高地。推进枝江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西湖大学等R&D新机构建设。创建跨越行业和地区的国家和省级制造创新中心。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载体建设。全力配合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科技飞地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R&D活动、R&D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创新型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建设新R&D机构,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率先组建创新联盟,承担重大研究项目。争取国家相关创新政策在浙江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加大对R&D的投资。
改善制造业的创新生态。贯穿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的全过程,提高“产学研基金、人才管理、美容云”十大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效率。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全球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建立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容错保护机制。
(二)提升行业基础能力。实施工业基地再造工程。重点发展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支持企业开发填补国内空空白的关键产品。围绕主要设备和整机关键领域的配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强度、长寿命、智能化的基础元器件。开展关键制造工艺联合研究,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先进基础工艺研发。加快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驱动力强、保障程度低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围绕R&D设计、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的共同需求,搭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应急产业发展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快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的产业发展。完善新基础设施,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5g应用领域全覆盖,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规模化部署和高档绿色云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自主可控性。
(3)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滚动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打造10余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推进前沿科技研究和产业应用布局,以支持各类国家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主要平台,培育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试验区。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第一套产品(第一批和第一版)的应用。依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自主创新产品应用。实施包容和审慎的监管制度。
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广“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单元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到2025年,服务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20万个;培育工业数字智能服务提供商,推动新的精益和智能制造,规划未来企业的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企业构建协同制造系统,支持中小企业轻松获取数字服务。实施工业技术软件行动。推动企业深入使用云。
实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2.0版。以消费品、原材料、机械及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质量化、资本化、集群化转型。注重运用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低效、低效产能,加快清理僵尸企业。
(4)优化制造业布局。培育先进制造集群,建设数字安全、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培育软件及集成电路、高端设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15个优势制造集群。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杭州和宁波的“双核带动”效应,推动环杭州湾地区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温台沿海经济带和浙中城市群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极。推动曲利成为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平台。合作推进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建设高能源产业平台。从高起点建设“四个新区”,成为全球先进制造基地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制造平台的能级提升行动。到2025年,将建造超过15个“10,000英亩和1000亿美元”的新工业平台来承载标志性项目。对老工业园区进行有机更新。打造升级版的制造业特色城镇。到2025年,小微企业园区的建设和升级将达到1200个。深化各种产业平台的整合升级,形成以国家平台为龙头的平台体系。
(5)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研究制定促进R&D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测试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到2025年培育3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发展服务衍生产品制造,鼓励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促进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专业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以平台企业为主导的制造服务生态系统。构建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6)大力发展质量制造。加强先进标准的供应。开展标准提升活动,建立一批企业标准带头人,支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浙江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加强标准的相互认可和交流。到2025年,浙江省将制定4000个制造业标准。
推动产品质量革命。开展质量改进行动,关注块状经济,设定一系列质量基准,支持企业在制造领域争取中国质量奖。促进各省、国家和地区对检验、测试和认证结果的相互认可。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完善产品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
培育浙江制造业品牌。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完善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培育品牌示范企业和浙江制造精品。到2025年,我们将培育2000家“质量标准”品牌企业和2000家浙江精品企业。
(七)提升优势企业竞争力。聚焦产品集成度和生产合作度高的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雄鹰行动”和“凤凰行动”,提升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支持优质企业兼并重组。到2025年,全球将有6家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财富500强企业,2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开展“小鹰行动”,实施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提高治理水平,在一百年内造就一批著名的制造企业。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合作、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引领、服务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制造模式。实施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改造项目。推进老厂区改造和生产流程清洁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项目,构建绿色制造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20个绿色制造园区。
提高回收水平。全面实施循环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开发区(园区)污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完善废旧电池和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和设备,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
加强安保。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9)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全球买卖的市场网络。实施浙江精品营销工程,巩固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市场,提高浙江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协调海外资源,支持企业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提高应对经贸摩擦的专业能力。推进大宗原材料进口交易平台建设,扩大进口。实施浙江“百网百品”专项行动,拓展市场,释放健康、5g、汽车消费潜力。推进快递业“两进一出”发展。
深化全球精密合作。我们将以财富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为目标,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入实施海外浙商回流工程。充分利用重大国际会展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准合作活动品牌。搭建中外产业合作平台,提供精准服务,有效配置资源,促进项目实施。
有序引导全球产业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先导,高水平建设海外经贸合作区和海外系列站,支持企业组团出海。优化纺织、轻工、石化、机械和建材等优势产能的全球布局,支持企业将R&D和设计、高端制造和营销管理总部留在省内。
支持企业跨国经营。探索建立海外企业服务中心,提升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支持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布局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四.保障措施
(a)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建设强省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加强重大战略项目规划。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和监督评估机制。有关部门要全面规划和推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制度创新。工业大市县要在建设制造业强省中发挥主导作用。
(2)完善优质发展体系和机制。深化“亩英雄”改革,完善以亩效益为导向的制造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完善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的长效机制。深化售电改革和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完善能源“双控”体系。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管理控制度。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完善省级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
(三)加强制造业用地保护。支持租前使用、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优先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土地需求。省级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每亩效益综合评价优秀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完善制造业土地流转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闲置土地盘活机制和低效土地退出机制,支持各地盘活“笼改鸟”、“三改一拆”等企业用地和综合土地整治,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企业投资的工业项目实行“标准用地”和土地弹性年度流转制度。
(4)实施精确有力的财政政策。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优质发展相关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和重点,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制造业优质发展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实行省级财政专项奖励。
(e)增加财政支持。推动制造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制造业贷款的比重稳步上升。完善金融与科技融合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预警机制。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创新中长期贷款产品和服务,深化还款方式创新,增加制造业中期流动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进一步推进年审制度、不偿还贷款、循环贷款等。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信贷特许经营权,提高小微企业基于科技的风险承受能力。探索实施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费等质押贷款。大力发展第一套产品保险、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尽职豁免制度,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推荐制造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高制造行业直接融资比例。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主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
(6)完善人才支持体系。大力弘扬新时期浙商精神,加强企业家和管理人才建设。完善人才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实施新时期工匠培训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术人才。深化全国产学结合试点。选树宣传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企业、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团队。“鲲鹏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向制造业倾斜,建立了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就业等试点政策,落实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政策。积极推进个人破产试点,重点解决企业破产引发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建立长三角产业人才发展的联动协调机制。
(七)强化开放发展机制。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合规成本,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享受扶持优惠政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落实外商投资R&D中心扶持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大在浙江R&D的力度,加快全球高端要素集聚。
(八)营造世界级的商业环境。整合优化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企业工作体系。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条例》,开展“10+n”行动,优化经营环境。加强对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的全覆盖。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标题:浙江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