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1字,读完约5分钟
《财政部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以下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19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国际收支压力更加突出。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平衡稳定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统筹,在加大减税、减费力度、重点确保重点支出的同时,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反周期”成为关键词
财政部在报告中明确指出,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应提高效率,发挥反周期监管作用,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管,加强政策协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力度”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减费和增加支出。例如,在深化增值税改革的过程中,2019年,中国将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目前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和建筑业目前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了主要行业的税收负担。显著减少;在减轻企业社会保障缴费负担方面,从今年5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将下调,各地可降至16%;在增加支出方面,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赤字比例从2.6%适度提高到2.8%,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8000亿元。
“提高效率”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报告指出,2019年,财政部门将着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稳中求进,保好保好,减支降支,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着力提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支撑能力。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应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尽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政策的落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冯乔彬认为,这些安排释放了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信号,有利于更好地引导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也为空政策留出了应对未来潜在风险的空间。
增加对关键领域的支持
《报告》还对2019年主要收支政策做了具体安排。
在巩固“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果方面,财政部门将加大破、立、减力度,利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继续处置“僵尸企业”,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清理,做好工业结构调整中的民生支持工作。
在提升产业链水平方面,财政部门将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后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大对早期、中期和初期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新的动能。
在发挥投资主体作用方面,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基础设施投资5776亿元,比2018年增加400亿元,重点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
“2019年财政政策的安排源于中央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内外矛盾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注重反周期调控,强调“强化和提高效率”,并提出了降低制造业税率、增加中央政府农业生产发展基金、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等一系列措施,这将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所执行主任刘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扎实的改革和周密的计算
3月18日,财政部国库司发布的2019年1-2月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04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14亿元,同比增长14.6%;政府性基金国家预算收入9450亿元,同比下降2.3%;政府性基金国家预算支出14374亿元,同比增长1.1倍。分析师指出,财政政策更积极的一面已经开始显现。
“一方面,是大规模减税和减费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增加民生基础领域投资,支持外交和国防建设,增强基层财政支持能力,需要保持较大支出,这将使2019年中国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面对这一矛盾,政府加强财政管理,适当度过“困难时期”,减少一般预算支出和“三项公用经费”,是十分重要的。”刘小川说道。
为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完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拓展和升级,开展中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将预算绩效管理后评价延伸至事前和事后,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激励约束机制,统一减少低效无效支出等。
专家预测,2019年,中国金融工作将更加细致、有针对性,在扩大内需、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弥补不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财政这样“加力提效”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