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43字,读完约14分钟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打击欺诈的力度,互联网电信欺诈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今年,受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线电信欺诈死灰复燃。特别是各种网上贷款诈骗事件仍时有发生,其诈骗形式和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揭露网上贷款欺诈的新形式和新套路,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北京阳光消费者大数据研究所和消费者网络(bjxf315)自2020年以来对网上贷款欺诈舆情信息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
网上贷款诈骗舆情综述
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所统计,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网共监测到368,205条网上贷款诈骗的舆情信息。其中,阳性信息12538条,占3.41%;中性信息67359条,占18.29%;负面信息288,308条,占78.30%。负面舆论占总舆论的近80%。
2020年上半年网上贷款诈骗舆情信息情感分布图
在288,308起网上贷款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中,涉及“取消校园贷款”的诈骗案件92,672起,占32.14%;山寨平台诈骗78735起,占27.31%;“网上贷款记账”诈骗41036起,占14.23%;“刷银行水”诈骗26015起,占9.02%;“清除不良记录”诈骗21403起,占7.42%;二维码欺诈11769起,占4.08%;其他负面信息16678条,占5.78%。
2020年上半年网上贷款诈骗负面舆情分布图
根据舆情数据,网络贷款诈骗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如“取消校园贷款”诈骗、虚假平台诈骗、“网上贷款计费”诈骗、“银行流水”诈骗、“消除不良记录”诈骗和二维码诈骗。其中,“取消校园贷款”骗局拥有最负面的舆论信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新的网上贷款诈骗活动中,犯罪分子不再仅仅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储蓄,而是把那些没有深入工作的年轻大学生作为对象,在骗取了这些年轻人的贷款后,他们背负着偿还贷款的压力。
网上贷款欺诈的主要类型
“取消校园贷款”骗局
根据民意数据,“取消校园贷款”骗局拥有最负面的民意信息。这种诈骗主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准确掌握受害者的信息,以受害者的校园贷款记录会影响个人信用信息为借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后,以取消校园贷款记录为借口,诱使受害者在众多网上贷款平台上进行贷款,然后将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后“消失”。
今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多起“取消校园贷款”的欺诈事件,受害者主要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网上贷款销户电信欺诈分析报告》,2020年上半年网上贷款销户欺诈激增,4月份同比增长178%。其中,63%的受害者以前没有注册过网上贷款账户,约50%的受害者被多个网上贷款平台诈骗。
案例:今年7月1日,刘女士到中国银行中山支行办理业务。在此期间,刘女士在营业厅操作手机时,一直与一名南方口音的男子交谈。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注意。当银行工作人员问她要办理什么业务时,刘女士说有人盗用她的信息,在网上开了一个账户,还贷款。为了销毁贷款记录,她需要在平台上借款,并将钱转给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刘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即报警。
刘女士说,犯罪分子首先准确地报告了她的身份信息、毕业院校、专业和其他个人信息,然后说她在“360 Lending”上有一个校园贷款账户。当刘女士表示怀疑时,犯罪分子说,可能是刘女士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和注册。如果她不取消,将会影响她的个人信用信息。通过添加刘女士的qq号码,犯罪分子向她发送了工作许可证和刘女士信用调查的相关信息,以获得她的信任。在不法分子的指导下,刘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逐步下载了网上贷款软件,并从小米贷款、支付宝花园、360贷款中借了近13万元,将钱转给了不法分子。
山寨平台骗局
在今年上半年网上贷款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中,虚假平台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排名第二。这种骗局主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建立虚假的贷款平台,如“二次审查”、“轻松过关”、“低利率高额度”等,诱使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并申请贷款。当受害者完成应用程序中的信息填充和配额批准等。在这一过程之后,罪犯填写了错误的银行卡号码,有信誉问题,有逾期记录,以及申请过于频繁,告诉受害者账户被冻结,无法支付,并要求受害者支付“解冻费”。
案例:今年6月,蔡先生因从事装修业务需要资金周转。当他担心自己无处筹资时,他收到了一条链接信息,说他可以通过“收集粮食商品”来贷款。蔡先生了解到,“小额贷款”是伟忠银行正式的网上银行贷款产品,伟忠银行也有银行牌照,是正式的金融贷款机构。咨询客户服务后,对方说他们可以通过填写个人信息来获得贷款。起初,蔡先生有点怀疑,但当他认为这是一个正式的机构时,他点击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微金融”的应用,然后注册了实名认证。系统显示他有一笔4万元的贷款。
但是,当蔡先生计划将4万元人民币提取到该银行卡时,系统显示卡号的一位数字输入错误,账户被冻结。蔡先生立即联系了金融“客服”。“客服”说在解冻账户前需要支付开户贷款金额的30%。蔡先生根据“客服”人员的要求,立即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将1.2万元“解冻款”划入对方账户。当蔡先生继续提取现金时,系统会再次提醒他这个错误。直到这时,蔡先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没有借钱,而是损失了12000元。
据警方调查,蔡先生遇到的贷款平台是一个假冒软件,将小额贷款从名字复制到图标,伪造小额贷款进行虚假贷款,收取保证金、解冻资金等,对借款人造成了伤害。目前,此案正在调查中。
“在线贷款计费”骗局
在今年上半年网上贷款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中,“网上贷款计费”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排名第三。这种诈骗主要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兼职赚钱的心理,谎称受害人从事“网上贷款记账”业务,只需利用受害人的身份进行网上贷款。产生的本金和利息由对方偿还,并向受害者支付一定的佣金,诱使受害者在网上贷款平台注册并申请贷款。当贷款申请下来时,罪犯把贷款当成了自己的,并立即失去了联系。受害者不仅不能挣钱,还需要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案例:2018年3月9日,一名就读于某大学的中国学生向警方报案,称他在三个月前通过弟弟介绍,帮助一家在线贷款平台的员工李刷了自己的业绩,每刷一次,他可以获得100元的佣金。因为弟弟也在做这件事,中国学生认为这个消息是可信的。李要求中国学生在指定的网上贷款平台上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并承诺贷款本息将由李分期偿还。于是,华从站台上借了13000元,然后全部转给了李。在12期还款过程中,李确实偿还了前两期贷款。但是,从第三期开始,中国学生就收到了一条“逾期还款提醒”的短信,但目前还没有联系到李。此时还有一笔以华名义发放的贷款,金额为人民币11,000元。中国学生急忙与他们的弟弟们商量,却发现他们周围的其他学生也陷入了同样的骗局。
“刷银行水”骗局
这种骗局主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来吸引受害者的注意力并提交贷款申请,然后以“银行流量”项目内容太少、分数不够为由,要求受害者先向其银行卡存款发放贷款,以争取更多的贷款额度。当受害者根据对方的指导将验证码等信息告知对方时,犯罪分子通过第三方平台迅速将受害者银行卡上的钱转移出去。此外,还有罪犯以帮助“美化自来水”为由指导受害者付费,并要求受害者将钱转到“官方账户”。
案例:今年4月,住在平顶山市沾河区的张先生报警说他的生意急需资金,于是他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贷款应用程序,然后找到了一个名为“XX人”的应用程序。在与客服多次沟通后,他向对方转账10万元后被骗。
张先生说,客户服务部说,如果你想贷款,你必须首先证明你有能力偿还,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银行流程表明张先生有能力偿还贷款。张先生急着要贷款,根据对方的要求,把几千元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随后,为了获得张先生的信任,犯罪分子将钱退还给张先生,然后告诉张先生,如果他需要大额贷款,他需要一份高额的银行流动证明,并要求张先生向犯罪分子转账10万元。张先生信以为真,四处借钱,分三次以10万元的价格转给对方。在那之后,他发现他不能联系对方,然后他知道他被骗了。目前,四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消除不良记录”骗局
这种欺诈主要是指犯罪分子抓住受害人存在信用问题、急需贷款的心理,以支付费用可以帮助其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为名实施欺诈。受害者付了钱后,罪犯以接受检查为由拖延了时间,然后失去了联系。事实上,中国个人的信用信息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中心管理的。一旦出现污点,必须在贷款还清后5年内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才能消除以前的信用污点,任何人无权修改。因此,我们不能听信不法分子的谎言。
案例:今年8月,居住在湖州市安吉县街的兰女士在家中上网时,收到一个自称是金融客服的qq号码,将她添加为好友。起初,受害者有些怀疑,所以他加入了另一方。过了一会儿,一家金融客服声称已经发了一条信息,说:“您好,女士!当你在大学时,你通过第三方校园推广扫描代码泄露了信息,你被错误地注册为在线贷款应用。你被怀疑违法,你必须借出30,000元的额度才能关闭它……”然后,另一方给受害者发了一个银行账号,要求他将30,000元转到这个安全账户,这样他就可以清算空并修复信用。
受害者看到信息后,询问了对方的身份信息。另一方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向受害人发送了所谓的工作证明和身份证的照片,以证明他不是骗子。受害者看了之后有些信服,然后对方说会退还3万元。在对方的指导下,受害人按照对方所说的进行操作,从支付宝贷款应用向自己的账户借了3万元。随后,根据对方的要求,新借的人民币3万元通过网银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后,受害人立即联系对方,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姓名发送给对方,要求对方将3万元转到这张卡上,但对方始终没有发回信息,并对受害人进行了勒索。目前,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二维码欺诈
这种诈骗主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的贷款平台信息,吸引受害者注册平台申请贷款,然后作为在线贷款平台工作人员在qq等媒体上与受害者沟通。当罪犯了解受害者的贷款需求时,他们会因为贷款申请资格不足等原因,要求对他们的支付能力进行测试。受害者根据罪犯的要求扫描发送的二维码后,账户资金被取走,“网上贷款平台人员”失去联系。
根据民意数据,犯罪分子将木马病毒植入受害者的手机,并通过一种特殊的二维码自动提取相关信息。在短短几秒钟内,他们就能窃取受害者的手机号码、卡号、密码和其他个人信息。
案例:2018年12月,王先生因为餐馆生意不好,想出了贷款的主意,于是开始搜索网上贷款平台。申请贷款后,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的另一端称他是网上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他不得不通过qq与王先生联系。随后,该工作人员在qq上了解到王先生的贷款申请,并告诉他必须对其支付贷款的能力进行操作测试,并要求他偿还两次贷款。王先生没有多想,按照对方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扫描了qq发来的转账二维码,转了2483元给他。一旦不够,2483元被汇到二维码。在完成两次试运行后,王先生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了对方的考核和测试,能够顺利贷款。然而,随后的无卡消费信息让他变得愚蠢,一条4500元的无卡支付信息被发送到他的手机上。这时,王先生知道自己遇到了网上诈骗,立即去派出所报案。
网上贷款欺诈的主要特征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所相关专家通过对舆情数据信息的总结和分析,梳理出网上贷款欺诈的以下特征:
多样化的欺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事物的出现,网络电信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在网上贷款平台欺诈方面,犯罪分子让消费者注册虚假的网上贷款平台,并以填写错误信息、冻结解冻账号、证明还款能力为借口,让受害者支付各种欺诈费用。
广泛的欺诈目标
过去,欺诈的受害者主要是老年人,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然而,网上贷款欺诈的受害者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其他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社会经验的人。
犯罪与空之间的虚拟化
与传统诈骗不同,网上贷款诈骗的整个运作是在虚拟的空完成的,罪犯和受害者并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聊天软件、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交流。罪犯的身份是隐藏的,当他们成功时,他们会立即销毁网上和网下的证据,这使得打击困难。
犯罪团伙的组合
随着网络电信诈骗整治的加强,犯罪团伙逐渐集团化,分工明确,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此外,为了隐藏人们的眼睛和耳朵,犯罪集团会把自己塞进正常运营的公司。
关于网上贷款诈骗的建议
根据2020年上半年网上贷款欺诈舆情信息汇总分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所相关专家提出以下舆情建议:
第一,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在现行法律中,网络电信诈骗被视为一般诈骗犯罪,犯罪分子按实际违法所得量刑,这对于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缺乏针对性。因此,只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电信欺诈的处罚力度,才能有效减少欺诈的发生。
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受害者信任罪犯并降低警惕的主要原因与他们对受害者个人信息的准确把握有关。目前,我国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泄露非常普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相互配合,从法律政策、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规范,以减少信息泄露的发生。
第三,强化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不仅要严格处理实名卡,严格审查用户身份,还要加强对市场短信群发现象的控制。针对互联网上常见的网络钓鱼链接、虚假广告等问题,网络平台应履行义务,从源头上检查和阻断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减少欺诈事件的发生。
第四,提高个人的预防意识。由于网络信息混杂,网上贷款平台众多,公众在申请贷款时必须仔细筛选并选择正规机构办理业务。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条款和条件。常规的网上借贷平台不允许用户提前支付任何费用,如押金和服务费。任何需要转账和存款支付的平台都有问题,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标题:新型网贷诈骗套路多 目标指向年轻人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