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1字,读完约5分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最新意见》,其中人才流动的表现尤为明显:“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要单方面通过高薪厚禄的招投标方式招聘人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意见》要求我们要以塑造和铸造灵魂的精神为出发点,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力争在一年内全面落实转变作风和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在三年内实现作风和学风的实质性转变。
为加强学风建设,《意见》从倡导学术民主、坚持诚信、反对浮夸浮躁的猜测、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同时,为了建设良好的科研生态,《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评价和引导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应该单方面通过高薪和高待遇来争夺人才,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不要片面高薪挖中西部和东北人才
《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良好的科研生态,建设良好的科研生态包括:受到外界高度重视的发达地区不应单方面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薪招聘人才。
《意见》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战略、规划、政策和服务,树立宏观思维,倡导专业化,减少微观管理和对科研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政策、营造环境、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来。
同时,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改革科技项目应用体系,优化科研项目评估管理机制,让最合适的单位和人员承担科研任务。实施科研机构中长期绩效评估体系,加大对优秀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反对盲目追求机构和学科排名。
此外,评估、评价和奖励将大大减少,只有论文、职称、学历和奖励的趋势将被打破。不允许简单地以职称、项目数、奖励等级作为前提和评估依据,不允许以单位名义包装申报项目、奖励和人才“帽子”。优化整合人才计划,避免同级人才计划对同一人员的重复支持,防止“帽子”满天飞。
《意见》指出,为了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稳定,发达地区不应单方面通过高薪、高待遇的招投标方式攫取人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人才。
此外,《意见》指出,科研人员的负担应该大大减轻。加快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网上申报和信息共享。大力解决形式多、报销复杂、品牌混乱、重复“帽子”、检查频繁等突出问题。原则上,一年内一个项目现场检查不得超过一次。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加强合同管理,按照一次提交材料的要求,严格控制提交材料的数量、类型和频次,严格按照合同进行项目成果评估和验收。严禁专业机构和项目专家对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猎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要切实履行法人责任,完善内部科研管理,减少繁文缛节,不要层层加码。
坚持诚信,反对夸张
《意见》指出,今后三年,我们要努力在作风和学风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聚强大的力量。
除了弘扬新时期科学家精神外,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廉洁积极的科研环境,还必须倡导学术民主,坚持诚信。
《意见》指出,科研诚信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生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把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结合起来,积极发现和严肃查处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并根据情节追回责任人的利益,按程序将其记录在科研诚信严重失信数据库中,在推广、使用、表彰和奖励、参与项目等方面实行“零容忍”、“一票否决”。
该意见认为,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保持学术伦理底线,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进行署名和排序,反对那些没有实质性学术贡献的人“点名”。科研项目的导师和负责人不得侵犯学生和团队成员在成果签约和知识产权归属方面的合法权益。如果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有错误和差错,责任方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和承认。不参加不熟悉领域的咨询评估活动,不签署和签署不掌握情况、不理解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要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深入科研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要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不要向公众传播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
《意见》还指出,我们应该反对科学研究领域的“圈子”文化,打破各种利益关系和个人依赖。抵制各种人为评价,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院士联合选择等各种评价活动中不要“打招呼”或“走关系”,不要为感情、单位和利益投票。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立即取消参与和评估资格。院士和其他高层次专家应率先打破壁垒,树立跨界融合思维,在科研实践中传承和帮助他人,善于发现和培养年轻研究人员,在引领社会风气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标题:中办国办发文!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东北地区片面高薪挖人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