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梦]

宋朝时,各行各业的商人组成了各种规模的行会,联合起来承受政府“分裂”的压力。

彩飞

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为每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所熟知。诗中说,有两个太监,用“半匹红纱、一匹丝绸”的价钱,强行买了一卡车重一千多斤的木炭。根据当时的价格,宦官支付的丝绸价值只有木炭价格的十分之几。事实上,这次交易和抢劫没什么不同。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这种行为属于唐代一种常见的罪恶政府:“宫廷市场”。这可以理解为“法院采购”。政府采购被称为“部门分配”。宫廷市场和科学分配是当时政府获取私人物品和服务的手段,这是不公平的。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商人和工匠来说,营业税其实并不高,最要命的是要与科培和宫古市相遇。一旦你运气不好,政府就会看中你的产品,商人没有权利拒绝,只能在家里供应。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归根结底,这种政府采购,定价权不在商人手中,而是由官员单方面决定的。古代的工商业圈很弱,遇到这种事情就要被屠杀。

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北宋的城市化程度比唐朝高,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是唐朝的五倍。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远比唐朝强大。各行各业的商人组成大大小小的行会,联合起来承受政府的压力。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因此,北宋建立14年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商人和民众抗议运动。公元974年5月,由于政府逮捕了不服从政府采购的商人,北宋的北京商人联合发动了一场罢工,关闭了北京所有的商店。这一举动迫使北宋政府改变了政府采购的规则。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法院设立了一个新部门——杂项采购。原则上,法院和政府采购都需要经过这个部门,杂购的采购价格由每个行会一个月三次的报价决定。例如,政府将在12日购买一批织物。价格将根据10天的市场行情来决定。如果是22号,将根据20号的市场情况确定。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然而,这种制度也有缺点,因为许多商品的价格不太稳定,有些商品的价格每天都完全一样。到6月9日,6月1日报告的价格可能已经上涨了5倍,而杂项采购只愿意按6月1日的价格支付。一个名叫曹的粮食商人因为破产,不能供应政府需要的500石糯米饭而自杀。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到1073年4月,东京肉店的商人已经写信给法院,希望每年主动缴纳额外的税“自由钱”,以换取政府采购。很快,粮食行业的商人纷纷效仿。

当时,在任首相王安石支持这种做法。他认为,一方面,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商人不必受到科帕伊和宫廷市场的骚扰,这对国家和人民都是一件好事。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当然,我们知道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具体实施中,官员们经常多收免税款,或接受免税款,或强迫部门配合。

因此,从1073年开始,宋朝的国民和政府继续围绕着是否应该征收豁免金的问题进行博弈,这种博弈持续了大约50年,尽管在政府面前这种博弈仍然很弱。然而,北宋商人至少可以与政府讨价还价,这与唐朝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长远来看,探索政府和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对话体系是可能的。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然而,北方的入侵中断了这一进程。随着宋朝转向战时,财政紧张的政府推翻了过去的改革进程,重新实施了官方价格的分配。南宋商人失去了对政府采购定价的话语权。由此可见,内政和外交是相互影响的两面,北宋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昙花一现。

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作者是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标题:宋代工商界的斗争:向政府采购要定价权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