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99字,读完约13分钟
1999年9月,我刚结束在波多黎各的假期。 带着健康的古铜色回到香港的第一天,有人说我要乘下一班飞机马上飞往加利福尼亚。 仅仅几天前,摩根斯坦利拿到了一本书。
确实是摩根斯坦利“抢劫”的,而且是露骨地从高盛上抢来的。
1999年,网络热潮席卷了欧美。 任何企业,只要在名字前冠以e或I,或在名字后加上com,就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那个年轻的创业者也很快就会价格倍增,成为富裕的敌国。 嗅觉敏锐的投资银行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年轻的中国互联网领域。 其中,规模和影响非常大的书自然成为各投票势头良好的目标。
当时,全球网络的受欢迎项目几乎都在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之间争论。 书也不例外。
摩根斯坦利和本队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同年7月。 为了表示诚意,香港高层领导人决定亲自参选。 当时网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很多高层不理解这些新东西,极少有人浏览过本网站。 但是,为了表明摩根斯坦利上下精通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导们特意在会议前十分钟找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经常进行恶战苦斗。 他们不仅记住了“点击概率”和“icp”这样难以言喻的专业用语,而且终于明确了不是销售玩具的企业(这种错觉可能与本企业的标志有关),而是“在网上销售广告”的企业。 之后,大家有计划地分配各自在会议上负责的角色,自信百倍,沉着冷静地入场。
领导不愧是领导,只需要十分钟的训练,听这些投行老手们,看起来就像网络专家。 从国际网络的大好形势谈中国网络的美好前景,其间画龙点睛冠以一两个专业用语,摩根斯坦利的高层在这个行业充分体现了无与伦比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再训练十分钟,可能也不会发生以下小事故。 这个团队用中文提到“门户”,再翻译成英语“门户”时,我们高层领导低头,闭上嘴,静静地对坐在旁边的项目负责人说“ithoughtheyareinternetbusines (我一直以为是互联网企业,他们想做什么? ”。
会议几乎完美,但8月初收到了“花谢高盛”的消息。 在全世界人民前往硅谷的时代,日本ceo也来自台湾,由有硅谷背景的海外中国人沙正治负责。 因此,台湾高科技行业有名的高盛不允许当仁成为本发售的优先投行。
事件的转机始于王志东。
8月末9月初,本管理层发生了变化,领导权从硅谷队转移到了以王志东为首的大陆队。 作为新任ceo,王志东决定重新选择投票。 摩根斯坦利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世纪高科技和网络狂潮中,marymeeker是令人难忘的人物。 作为摩根斯坦利的研究者,这位骄傲的网络女王可以在股票市场上翻手下雨。 她对互联网企业的评价像魔法一样通常不可思议,稍微肯定一下,股价就马上在地里拔葱,直奔天空。 如果她有点犹豫,股票很快就会打入冷宫,再也翻不了身。
为了赢得日本的欢迎,摩根斯坦利走出了名为marymeeker的王牌。 但是,“女王”的日理万机一方面很难追求,另一方面最后摩根斯坦利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席亲自陪同,热的“女王”承诺挤出宝贵的2小时,面对硅谷的总部。
对当时的资本市场来说,书是无名的后辈,我想连“女王”都没听说过sina这个奇怪的英语方案的母亲组合。 另外,在会议上从中文回到英语中文的冗长翻译,确实是晕过去了。 在加利福尼亚州温暖的阳光中,在本舒适的会议室,在包括对摩根斯坦利有生杀予夺权的王志东在内的人们的关注下,marymeeker打瞌睡了。
我们亚太地区的主席坐在旁边,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着急,但不能爆发愤怒。 在marymeeker沉重的呼吸中,他不得不保持优雅的风格谈笑,借助桌子的掩护,继续小动作。 据说直到议长踢起“女王”而不是绅士的脚,玛丽才像做梦一样醒来,恢复了常态下的光辉形象。
我听说后来在摩根斯坦利把书拉得很大。 另外,高盛的世界总裁也亲自给本会长姜丰年打电话,希望不要改变经销商。 亚太地区的一名负责人亲自飞往硅谷,在这扇门外等了两个小时,说服王志东回心转意。
暗斗之后,是摩根斯坦利的专业能力真的出众,还是书的新管理团队在继承政治领导地位以前就传来的,我们失败了,终于吃惊地接手了书。
吾友志东
第一次见到王志东是本律师行在硅谷的办公室。
我穿越太平洋,从旧金山坐出租车赶到硅谷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傍晚了。 当时,我的同事们正在和图书管理团队和律师一起起草股票募集证书。
满屋子的人里,志东不起眼。 在被介绍给同事之前,我注意到这两只眼睛有点分开。 翻两块又大又厚的嘴唇,伸开圆圆的将军肚子,穿着秀水街来的棉布衬衫和休闲短裤的低调年轻人,是摩根斯坦利香港内部已经有名的王志东。 也许是因为上市迫在眉睫,自己也会加入网络新的高价行列吧。 那天,他一直天真无邪地笑着。
那时,我想“大智若愚”和“心宽体胖”应该是志东这样的人吧。
回顾这个发售前后的七个月,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认识了志东这样的朋友。 这种友谊的坚实物质基础之一是香港的一千多条螃蟹腿。
1999年9月末,日本上市的准备工作在硅谷基本完成,但不知道中国国内的批准什么时候下来。 直到2000年4月,我们一直在等待那个批文。
然后,我等着香港秋天的歌舞变平。 每次夜幕降临,我一定和志东夫妇约好了晚餐。 和顾客吃饭是投行的“事业重点”,特别是像书一样的大顾客。 于是,从中环到湾仔,铜锣湾,有点名气的餐厅几乎被我们清除了。
从十月到十一月,正好是吃螃蟹的季节。 螃蟹每餐一定要吃,每个人走路都有点“横行”的倾向。 日后,美味的螃蟹果然成为了和“本发售”剪不掉的记忆。 我们总是试图计算。 到底有多少螃蟹腿被我们杀了呢? 我有时注意志东,光他自己就把重点放在两只螃蟹共计16条腿上,还没算出是从我螃蟹折断给他的哪条腿。
一到周末,饭后经常有卡拉ok节目。 志东不仅是咪达唑仑,还是广东虎门人,所以喜欢用他奇怪的语调虎门广东话,七八十年代唱老广东话的歌。
我说:“志东,你总之是it精英。 你必须与时俱进啊”。
“波一波,叫我本”
早年的书是北美华渊网和北京四方利方合并的。 新企业希望继承华渊的英语域名sina,给耳目一个新的中文名字。
志东说,他和刘冰绞尽脑汁,想先对“si”明确“新”字,再对“纳”字对应“na”,取新经济新企业海纳百川的意思。 但是,志东对“纳”字不满意。 有一天,他一动不动,为什么不用“波”呢? “浪”和“na”不仅发音相近,在英语中网络阅读是surfonthenet,直译为“网络冲浪”。 志东是正宗的“suppon”,没有经历过一天的留学生活,但在关键时刻,没有模糊网络相关的英语单词。
根据正史,书是由这件事命名的。 但是,据内部人士透露,书的由来除了正史以外,还有很多媒体转载的民间“野史”。
有一天,一位干部对着电脑说,担心“na”字,失去灵感,怎么也想不出好名字。 夫人走到旁边,不忍心看到丈夫陷入名字的陷阱,半开玩笑地建议:“休息一下,随波逐流。” 一句话打破了天机,高级管理层茅塞顿打开,惊喜地叫了起来。 “波浪起伏,太好了,我们叫书吧! ”。
本注册地不是中国,股东也有很多海外风险投资基金,但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依然不容易。 许多领域的精英专门设计了许多复杂的重组结构,唯一的目的是在不违反中国相关政策法律的情况下在海外上市。
等待了半年,我们不断更新企业状况和数字,向美国证券监督部门申报。 但是,更大的风险是市场。 纳斯达克的泡沫成分越来越高,如果在下调前不能上市,就有可能错过资本市场的这一点点死亡窗口。
2000年初的一天上午,志东从北京打来了电话。 他在电话里说:“承认了,承认了,承认了学习! ”兴奋地叫了起来。
我们几个项目组的成员在电话旁边,面面相觑,无论如何都不是因为承认很远,志东才开始胡说八道的吧。
经过他兴奋的解释,我们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王志东终于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某主管部门部长的接见。 记者招待会意外顺利,领导人表示支持书的迅速发展和海外市场投入,是志东和北大学的同学。
志东的兴奋,不难理解。 中国的公司和公司的房子们不仅面对市场竞争,而且与所有的政府机关竞争智慧勇敢,任何孩子们的支持对他们来说都不宝贵。
这次会见可能改写了书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网络的命运。 审查延迟两个月,纳斯达克的市场窗口也会关闭,网络冬天也会意想不到地到来。 那时,如果还没有向市场融资,过冬的食品就还没有储备起来。 你能想象没有上市的书和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平安过冬吗? 然后我们还会看到意气风发的网络精英们指出江山,激扬文案吗?
不可思议的选择
2000年5月初,星期天傍晚,我拖着和自己一起向南突入的黑色tumi行李箱,乘坐了从香港到新加坡的国泰航班。 空中小姐亲切的问候和体贴的服务无法解决我心中的阴霾。
一天前,在马来西亚两家电信企业的收购中,我刚接到一个新项目,担任买方的财务顾问。 此时的我已经晋升为经理,但对新项目的热情和渴望越来越高。 我知道。 今后几个月,我还将于上星期天晚上飞往吉隆坡,度过星期五晚上回香港的日子。 酒店和企业之间的两点一线,都是酒店处理的一日三餐,还有数不清的睡不着觉的夜晚,带着一年级的分解员做模特,开会,谈判……已经经历了几十次轮回的过程,这让我心里厌烦,反抗。
其实,两年前离开纽约时,投资银行认定是我一生的职业选择。
飞机从肯尼迪机场起飞的瞬间,我的心感到无限感慨。 婉言拒绝猎头企业的电话,放弃老虎基金的高薪招聘,我主张回香港。 我知道,该回家了!
踏上归途时,我依然对投行寄予厚望。 我没有怀疑也没有动摇。 我总是确信。 然后,最快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得到那个“董事社长”的称呼。
但是,在我来到香港,1999年夏天顺利晋升为经理后,有一天我突然开始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我真的要这样度过一生吗?
那个夏天,我突然觉得自己很累,是那种身心俱疲的累。 热情已经没有了,新鲜度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这项工作会给我带来什么。 每天,年复一年,真的要这样重复自己吗?
放弃,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时那会有好几次勇气。 特别是放弃这种在很多人眼里的“金领”工作和优秀体面的生活习惯,我也犹豫和犹豫。 三年分解员的一生都在忍受着,希望就在眼前,半途而废不是有点遗憾吗? 毕竟,这是无数人想办法做的工作,还值得我留恋吗? 更何况,就算辞职了,我不应该先找工作吗? 否则,我将来怎么生活呢?
在厌倦、矛盾、有时的挣扎中,我的想法通常像钟摆一样左右徘徊。
直到那天我坐去新加坡的飞机一边喝香槟一边读棉花《糖》。
根据介绍棉花的复印件,她决不是个“好孩子”。 初中辍学后,她在南方流浪,无家可归的日子里得了毒瘾。 回到上海后,被亲人感化,她开始远离毒品,和文案在一起。 我不知道她的生活能不能让她开心,满足,但她的复印件告诉我,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生活方式。
从小开始,我就被灌输了在家做孩子、在学校做学生、开始工作、必须做最好的工作这一最主流的观念。 但我真的没想过。 什么是“好”? 每个人都觉得好的是“好”吗? 还是配合自己的声音,让自己开心才是“好”?
那一刻,我想我是在冥冥中从天上拨来的。 我突然醒悟了。 投资银行只是大家眼中的光环。 为什么我必须牺牲自己的乐趣,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 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美国同学大学毕业后去非洲、亚洲,去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做志愿者,为什么金钱、地位、稳定的生活被他们冷淡了。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
然后,被前所未有的简单、轻松、欢乐包围着。 我这样坚决做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的决定。
同事问我,有新工作,待遇是否比现在好。 朋友告诉我,我会再忍半年,年底之前能拿到那个巨大的奖金。 企业的执行官也和我赌,赌一年半后我一定会回来的。
只有我自己理解。 我一刻也等不了。 我也永远不会回头。 我只是想给自己请长假,以后的事件,以后再说吧。 到处都没有芳草,我总是相信不会落在街头。
幸运的是,我一直不后悔。 我现在也认为辞去摩根斯坦利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策之一。
2000年6月,我度过了投票生活的最后一天。 在香港办公室,我最后做的事是给以前的纽约同事们打电话,和他们告别。
有些人的名字在生活中可能只是飘忽不定,但哪个同事的名字,我永远记得。 即使相隔万里,也彼此失去联系,对他们,我心里永远有感谢。 结果,因为有他们,我可爱的同事们,我在美国的生活,在投资银行的生活,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作者的介绍
曾子墨,毕业于达特茅斯大学。在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工作,参加过约700亿美元的收购和融资项目。 2000年加入凤凰卫视担任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财经点对点》、《社会可视性》、《世纪大礼堂》等节目。
摘要篇/陈美华
图像将提供给作者
图:
本公演后的伦敦晚宴后,曾子墨与汪延(左一)王志东(左二)合影。
曾子墨和胡一虎正在主持活动。
曾子墨和妈妈在一起。
标题:【时讯】我所经历的新浪上市——曾子墨的《墨迹》节选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