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4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郭玉川
近年来,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关于增量资金的来源有很多讨论,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年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规模为18645.98亿元,比2019年底的17985.33亿元增加660.65亿元。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152.95亿元,季度加权平均收益率仅为0.88%。截至第一季度末,企业年金总规模同比增长20%。然而,在疫情和海外股市波动的影响下,企业年金资产收益率普遍逐年下降,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优于股权投资组合。
北京一家中央企业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成员告诉《证券日报》,企业年金的投资回报率与投资经理的水平有很大关系。他们去年的回报率接近5.8%,并被分配了一定的股票投资组合。与股票市场相比,企业年金更喜欢相对稳定的投资,如债券。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年金的收入往往低于国家社保基金。一方面,国家社会保障基金是公开招标的,受托人和投资经理的级别属于行业。顶,企业年金是企业自己投标,可以联系的金融机构范围窄;另一方面,单个企业年金的规模较小,因此很难实现像国家社会保障基金那样的规模效益。因此,出于职业能力和稳定收入的考虑,企业年金分配的权益资产比例不高。
年初,中国保监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各项健康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储蓄在资本市场有效转化为长期资金。
董登新表示:“即使以30%的最高比例配置股票资产,进入市场的1.8万亿元企业年金规模也只有5000多亿元。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因此企业年金在a股市场的整体比重相对较低,长期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大。”不过,董登新表示,只有当国家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长期基金叠加在一起,才能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
为实现这一目标,董登新认为,不仅企业要积极建立企业年金等养老金储备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规模,金融机构也要开发更多中长期理财产品,以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养老金储蓄需求。
新纪元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证券日报》表示,随着中国的老龄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各种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的规模将继续增长。参照国外经验,各国养老基金的总规模将与年度经济总量相匹配,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种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的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这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重要增量来源。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长期基金,潘向东表示,目前的资本市场无法有效接受它们。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这种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产品上,股权产品比例较低,资产配置与收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另外,企业年金和养老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长期基金与a股相关制度的对接,提高长期基金管理机构投资股市的积极性,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记者,企业年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进入市场的意愿不高,这使得它只是市场关注的增量基金的一个热点,却无法成为真正的力量。在市场复苏的过程中,股权投资的回报表现会更好,从而吸引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放宽股权投资上限,推动企业年金等长期基金积极进入市场。
(编辑董天乔传川)
标题:专家建议完善制度吸引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