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8字,读完约3分钟
我是上海港的第二代工人,在上海港工作了16年。随着浦东的改革开放,我有幸参与了上海港渡江入海,向洋山进发的历史进程。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上海港的装卸作业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为辅。每天,看着父亲穿上工作服去港区,我经常担心他的辛苦。
高中时,我又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专业的装卸设备高效运转。这个港口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想象。现代化的港口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向往,我决心做一名勇敢迎难而上的港口工人。
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上海港集团外高桥港区沪东集装箱码头,进入43米高的桥式起重机控制室,成为一名桥式起重机司机。在码头上,我可以看到每天来往于世界各地的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装载着进出长江口的货物。穿着红色工作服,我享受着在高空空操纵机器的乐趣,尽力做好每一个操纵细节,装卸每一箱货物,用不停舞动的桥式起重机把世界和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6年夏天,我又一次爱上了洋山港区。洋山港区拥有天然的航道条件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可满足2万箱以上集装箱班轮全天候装卸作业。在港口开放后的15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七次打破了集装箱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同时,我以196.78个自然箱/小时的成绩,攀上了桥式起重机单作业效率的新高峰。2014年,以我名字命名的上海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挂牌。我明白,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我们才能继承百年港口的辉煌历史,肩负起建设强大港口的崇高使命。
随着港区对集装箱流通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工作室按照港口建设“智慧、绿色、技术、效率”的发展方向,投入了“优化装卸系统,提高作业水平”的项目研发。从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改造到船岸供电,从桥式起重机的“双吊具装卸”技术推广到“5g+l4”智能重卡启动商业运营测试,从码头生产系统升级到集团数据中心上线,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落地,使港口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2019年,上海港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4330.3万标准箱,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港口跨越式发展带来的优质港口贸易环境,为中国优质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名香港居民,我觉得我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未来是可以期待的,梦想是无限的。我不会忘记我的初衷,为建设和发展洋山港而不懈努力,在建设世界强港的道路上继续梦想着行动。
(作者是上海圣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桥式起重机司机,本报记者沈采访并整理)
专栏提交电子邮件:rmrbzxxkzw @ 126
人民日报(2020年7月25日06版)
标题:跨江入海 逐梦前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