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甘肃省定西市作为“三农”扶贫的发源地,改变了“一方不能养活另一方”的历史,从最初的救济性扶贫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扶贫。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定西中心支行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组织的导向作用,创新“金融参与产业扶贫”方式,推动产业扶贫金融政策在甘肃中部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个对接”
聚集各种产业来帮助穷人
扶贫,工业第一。如今,中国人民银行定西中心支行引导全市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配合金融改革和发展任务,满足贫困农民的金融需求,齐心协力推进产业扶贫。
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战略,本行制定并发布了《定西特色产业金融支持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定西市政府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单独纳入全市“1+16+5”扶贫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工业扶贫金融主办银行工作,推动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主办银行协议,增强企业、大户和工业项目在扶贫和后续发展中的辐射作用;针对贫困主体的资金需求,分类实施惠农财政政策,对有经营能力和贷款需求的贫困家庭实施“精准滴灌”;对于还款能力弱的贫困户,实行“抱团取暖”;组织金融机构进入企业和家庭,走访贫困和贫困人口,宣传产业与金融对接的扶贫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办卡贫困家庭建立利益联动机制。
在持续的多种形式的金融资源的帮助下,当地贫困农民通过订单农业、大户带动、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融入了产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实现了一个信贷支持辐射带动一个信贷支持,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底,定西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达到211亿元,有效满足了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资金需求。
“三个到位”
提高工业扶贫的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以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充分利用定西市中心支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在特色产业推出扶贫信贷产品,从三个方面下大力气,有效缓解了县域小微企业和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市特殊行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到位。中国人民银行定西中心支行将加强扶贫再融资管理作为提高产业扶贫政策工具绩效的重要手段,以确保降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融资成本。2018年,借助“扶贫再融资+特色产业”的创新管理模式,本行共发行再融资13亿元。
信贷产品跟进到位。本行推出一系列普惠金融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定制金融产品。按照“一县一业一品一策一品”的思路,先后创新推出了多种信贷产品,实现了信贷政策的产品化。
金融服务已经到位。依托马铃薯产业供应链的金融“蓝天模式”,本行建立了委托生产、订单农业、贷款担保、分红和收益回报的合作机制,形成了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借助中药材和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中转模式”,通过“金融+科研机构+企业+农民+品牌+生产+销售”的闭环运作,成功解决了贫困县区产业、技术和资金匮乏的问题。
“三包”
完善产业扶贫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定西中心支行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金融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整合,建立了风险缓释、保险保障等机制,形成了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服务便捷、政策支持系统化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为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定西中心支行推动建立由地方政府出资的小微企业产业扶贫基金,推出“利企贷”基准利率产品。
本行还与保险部门进行了沟通与合作,发挥了农业保险的“镇石”和“助推器”作用,加强了保险保障功能与扶贫政策的深度结合,采用了“政府购买+保险公司贴现+被保险人自身责任”的方式,率先在全国推广“中草药产值保险”,并在全省推出了第一笔畜牧草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结合“三信”评估工作,本行积极开展贫困户信用培育,完善信用评估和应用机制,引导农业金融机构提高授信额度。截至2018年底,该市信贷农户占60%以上。
标题:从靠救济到扶产业人行定西市中支助推“产融结合”扶贫模式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