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1字,读完约9分钟

编者按:2017年4月底,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的通知》,拉开了整顿保险市场秩序的序幕。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拨乱反正”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重塑市场秩序、优化业务结构,转型之路上的保险业呈现出优质发展的新势头。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但是,混乱的原因是复杂的,整顿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成果、推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再次部署“治乱”工作。“除乱”的持久战还在继续。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拨乱反正”的持久战还在继续。

近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理混乱成果、推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示将在以往整顿混乱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风险整改,巩固以往整顿工作成果,防止混乱反弹复苏,促进银行业和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两年的“治理混乱”

保险混乱得到有效控制

保险业在2017年开始“治疗混乱”。

当年年初,保险业处于一个特殊的关键时期:对保险业而言,风险防范和化解期、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增长模式转型阵痛期是“三相叠加”,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就宏观经济学而言,监管当局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是,在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同年4月底,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监管、打击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由于一些市场主体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贪婪成性,部分监管人员岗位不当、责任弱化、履职不力。保险业也存在金融市场混乱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些保险机构资本不准确、治理失灵、投资失控、营销欺诈、数据失真等方面。,并造成严重破坏。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保险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整顿混乱的战争,当时保险业正在高速发展。

自2017年4月底以来,原中国保监会已公开披露34张罚单。2016年,这个数字是26。

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报道,34张罚单中有27张是由于保险机构欺骗了被保险人。例如,由于电话营销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原中国保监会对中美联泰大都市广州、北京、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分支机构处以罚款,同时对中美联泰大都市公司进行处罚。处罚原因是公司八个分支机构的所有电话营销中心都有通过电话营销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且违法保单比例较高。总行负责电话营销业务的运营和发展,制作各种产品,建立电话营销质量检查体系。因此,总行负有直接责任,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自‘乱治’以来,分公司因违法违规同时受到处罚已成为常态。”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迫使总行重新认识其分支机构的管理,这不仅是任务,也是混乱管理和合规建设的主体。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2018年,在“治乱”方面没有放松,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后,“监事长姓”的氛围更加浓厚。

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年公开披露了28张彩票。其中16起涉及准备或提供虚假报告、声明、文件和材料。例如,从2017年1月至9月,永安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公司和所有开展车险业务的地级分支机构都有车损险、车损险附加险、商业三责任险和商业三责任险附加险。“原始保费收入”、“支付费用”等14项财务指标的148个明细科目未按监管要求进行统计,且设定的准入规则不当,导致报送监管部门的明细数据不真实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从2018年的处罚情况来看,虚假报告的准备已成为监管的重点,PICC P&C保险、平安P&C保险、CPIC P&C保险等“三大”财产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均被多次罚款。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对于摆在桌面上的问题,坚决严厉打击,严惩不贷;我们绝不会容忍藏在桌子底下的潜规则。经过两年的整改,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多次表示,保险业的混乱局面得到有效遏制,非法经营得到有效管理。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在采访中,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也深切感受到,保险机构已不再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运气,大大小小的公司都相信,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保险业的形象正在逐渐恢复。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数量在过去五年中首次下降。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总的来说,保险业已经初步清理了行业的混乱,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

握住“牛鼻子”

公司治理仍然是关键

在满是灰尘的房间里,初步清洁只是第一步。

银监会提醒全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混乱的原因是复杂的,整改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银行保险业仍处于风险频发期,一些重点领域的重点机构风险和顽疾依然存在。在保险业,中小保险机构的误导销售、理赔难、公司治理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因此,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巩固混沌控制成果,推进合规建设”的工作。

《通知》要求相关机构根据2019年工作重点,组织开展自查,坚持尽快检查纠正、调查研究、改革创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及时采取措施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将合规经营理念有效传递到各条线、各分行。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具体而言,在保险领域,“巩固混沌控制成果,推进合规建设”的重点工作涉及五个方面: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开发、销售索赔和企业财务数据。

混乱只是表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说:“问题很多,现象背后的‘牛鼻子’就在于公司治理。”

也是自“混乱”以来,公司治理对行业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混乱得到了体现。从监管机构2017年、2018年和今年公开披露的保险机构监管函来看,“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内部审计、考核激励等公司治理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一家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人们已经认识到,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保险公司稳定运营的前提,也是长期基础的基石。现阶段,它也是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主要保证。他还透露,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然而,中小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近日,中国保监会公开披露了《关于赵岩财产保险行政监管办法的决定》。这一决定来自中国银监会2018年对公司治理的现场评估。调查发现,赵岩财险在股东权益、章程及“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管理、内部审计、考核激励、发展规划、合规与内控管理、信息披露等8个方面存在36项违法事实。与此同时,关于对都邦财产保险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也被披露,问题还在于公司治理。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根据通知,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今年都将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因此,许多保险行业人士表示,公司治理仍是“治乱”工作的关键问题。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严格”一词占主导地位

把握节奏

“突出处罚和责任追究,着力解决违规成本低的问题”。关于非银行部门各种机构的整改,通知中有这样的表述。

“‘严格监督’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从长远来看,一个阶段的严格监管,恰恰是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积蓄能量。没有一个人人都有纪律的制度环境,保险业就不会稳定和影响深远。”然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监管模式正朝着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转变。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在原中国保监会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混乱的通知》和原中国保监会2018年发布的《打赢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规划》中强调“严格”一词的基础上,2019年“控制混乱”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风险防范与稳定增长相结合,坚持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控制混乱。通过混沌整顿解决和应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难点,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实现风险防范、混沌控制、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有机统一。第二,要把减少非法活动存量的问题和遏制非法活动增加的问题结合起来,坚持发现问题整改,发现新问题查处。三是内部控制强、监管严相结合,将夯实银保机构混乱管理和合规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各级监管机构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坚持长期严格监管。第四,要坚持决心和力量相结合,既要坚持对市场混乱的“零容忍”,又要积极适应宏观形势的变化,把握节奏和力度,严格防范风险处理风险。

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拨乱反正”的初衷不是“一棍子打死”相关企业,而是牢牢把握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恢复其本来面目,即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的原始保费收入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截至一季度末,保险资产总额为19.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9%。在稳定运行的同时,为全社会提供了1568万亿元的保险金额,增加了64亿份保单,支付了3318亿元的赔偿和支付费用,继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化解风险。

标题: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