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
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科技投入总量同比增长13%,信息技术人员同比增长近10%。在一些股份制银行,科技人员同比增长20%以上,占4%以上,几乎翻了一番。在一些民营网上银行中,科技人员占35%以上。
随着金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新的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最近举行的“2019北京金融技术协同创新论坛暨金融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大会”上,许多嘉宾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业务已经从线下转移到网上,交易链不断延伸,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复杂,与外部合作机构的信息交互也越来越多。金融技术直接或间接导致金融风险。交叉性、传染性、复杂性和突发性问题更加突出。”在谈到风险成因时,银监会统计与风险监管司副司长李丹表示。
技术的繁荣往往会带来新的风险,而“双刃剑”的影响在以往的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这也给行业和监管带来了警示。北京市财政局局长霍强调,要规范发展,应用监管技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比如霍,2012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2013年,全民互联网实现了金融化;2014年,金融风险开始显现;2015年,一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犯罪的企业受到惩罚;2016年,将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一个企业不仅是积极的,也不是消极的。如果金融技术运用得当,它就是一种服务。如果用得不好,它就是一把‘切割菜刀’。”霍对说:
金融技术会带来什么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卢树春表示,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技术界限日益模糊,风险责任更加复杂;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专注于技术风险变得更加容易;大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增加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难度;金融产品的跨行业、跨市场特征日益突出,传统的分业监管、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工行R&D商业中心副总经理邓宏成也结合自己的实践表示,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区块链面临着利用深度计算网络进行计算电源、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智能识别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业务本身会带来许多风险;在产品层面,也有风险。目前,金融机构使用的新技术并不特别成熟,其中许多来自开源技术。然而,在研发过程中,安全控制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将这些产品与固有系统集成,如何满足更高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要求,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其系统广泛连接互联网企业的各种公共平台,客户信息的保护不再局限于银行机构。李丹表示,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泄露将严重威胁银行安全,客户隐私保护将面临更大挑战。随着银行和机构间跨境、多渠道合作的增加,风险传递问题日益突出。在外包方面,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依托技术平台优势,深度介入金融基础设施,与大量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和技术合作,提供平台支持,存在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李丹建议,在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同时,要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建立新技术和开源新技术引进的安全评估和准入机制,建立外部平台安全管理的合作机构准入和风险评估机制。新技术促进了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同时也为监管技术工具和监管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动力。未来的监管还将更多地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来提高监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更有效地识别和监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形势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鉴于金融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加强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海淀区金融办主任刘建民表示,将选择部分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开展试点,探索组建金融安全信息联盟。同时,在必要的去加密和脱敏的基础上,探索整合政府部门数据,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信用信息服务和风险管理水平。
标题:金融科技:要创新也要风控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