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9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组
如何深化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很多代表都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出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要加强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体系结构调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向记者阐述了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要点。他指出,银行体系本身需要调整。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经营的业务过于相似。因此,他建议银行应突出其主要业务,明确哪些服务于全国各地区,哪些提供区域服务,并让服务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去年,监管部门提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和收益来源。对此,杨伟民表示,这两类银行应该服务更多的本地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地方经济有多大,应该发展多少金融,两者可以相互适应,不能以泡沫的方式发展。有些银行为了发展规模而跨地区经营,很容易脱离原来的主营业务。”他说话直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建议,建立以“特许经营、专业化、专业化”为核心理念的区域性政策性民营小微企业银行。
这种调整不仅限于银行业。一些成员建议调整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深湾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说,金融供给面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资本面与产品面的对接问题。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长期资本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如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特别是引导长期资本的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杨认为,长期基金的发展有赖于保险、产业基金、公共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目前,中国的金融结构呈“橄榄型”,中间银行资产超过200万亿元,而证券保险业的总资产只有20多万亿元。因此,有必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如大保险资产、大资本市场、相对小银行的结构模式,促进“哑铃型”结构的出现,形成长期资金与长期资产相匹配的局面。
一些成员还提到金融的混合运作。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的金融供给体制改革可以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混业经营。
“金融机构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应的载体。目前,普通人的金融需求与各种需求交织在一起,但金融机构仍实行分业经营。”李说,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只要制度框架和监管体系到位,金融机构就可以像“百货商店”一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供给,以满足需求方的多样化需求。政府部门提出的“最多运行一次”的想法,实际上可以在金融系统中提出。
“我们必须赋予金融机构权力,并适当改变金融机构的服务供应,这些机构过于专业和单一,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李对说道。
标题:代表委员呼吁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可在金融机构调整上加大力度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