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9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快速发展计划纲要(―)》正式出台,树立了今后10年的教育改革和快速发展蓝图。 中国教育正处于大变革的关键时刻。
许多公众对教育改革没有信心,感到困惑。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专门阐述了改革的自信问题。 “教育会改变吗? ’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 著《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与上海的文化精神》等。 2007年,“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第一名。
本报记者陈意俊摄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教育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持续“发酵”,最近发生的肖传国雇佣的凶恶伤害事件就是一例。 最典型的是“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校不能培养精英? 2000年以来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2008年为止有14名获奖者,平均年龄为80多岁,多在建国前培养。 新中国的多个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使命,但还没有培养大师。
教育还有一个“易中天的问题”。 在一个论坛上,易中天问我。 你觉得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有希望? 这个问题好像应该问章鱼保罗先生。 我当时说可能是教育! 现在中国足球干部都去监狱开会了,教育改革也已经到了落石的一步了吗?
1制度变革是改革的关键
积弊太深,积怨太多,公众对教育改革没有信心,可以理解。 关于应试教育、择校热越来越高的理由,相关部门进行了很多调查,归结为望子成龙、科举以前传来的独生子女政策、高考制度、就业竞争等因素客观存在,根本难以变化。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大背景。 用这样长期存在的背景因素说明现在教育恶化的现实是缺乏说服力的。 有些人归结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不能深入研究。 例如,与10年前、20年前、50年前相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大幅增加,学龄人口大幅减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何越来越不足? 社会研究、教育研究的价值是揭露真相。 这些都是被禁止、愈演愈烈的丑恶现象,因为有明确的制度原因,可以认知和改革。
除了应试教育、择校竞争等老板难的问题外,还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新问题,需要根据政策调整、制度创新进行改变。 教育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一个也不可或缺,也不能互相替代。 我们以前认为如果教育迅速发展,就会解决很多问题,其实不然。 总量增加和增长财富如何分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如果不特别关心分配问题,增长的教育资源自然不会达到公平分配。 这就是我们特别关注教育公平的原因。
2要以所有学生为中心
你认为为什么合理渐进建设性的教育改革还能实现? 这是外部形势的一些变化,也就是大势所趋。 首先,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速发展观”,即科学的高速发展观。 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里程碑式观念的转变。 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以增进人的迅速发展和幸福而不是数字、规模和速度为基本价值。
教育是以人的形式为直接使命的活动首先要贯彻以人为中心的价值。 这导致混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 以人为本,以所有身体为基础,以宪法明确的基本人权为基础。 现在多个学校的实际工作确实消耗了很大的心血,但他们关注的是高分学生,争夺高质量的生源。 不允许《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最近的入学、学校选择,是为了保障所有学生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必须视为同事。
另外,我必须回答所有学生以什么为基础吗? 以考试和分数为基础吗? 现在,这种单方面追求考试成绩,价格极高的教育受到了更多的疑问,包括教育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 有些农村穷人出现了因教育而导致贫困的现象,被称为新的“读书无用论”,其实背后是经济机制。 辍学打工每月能挣2000元,读大学债,毕业后也没挣那么多,这笔帐怎么算?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教育总体上没有成为负资产。 但是,是否越受教育幸福感越强也是个问题。 今天的城市出现了更多的“宅男剩女”。 其中有些高学历的精英。 他们读书很优秀,但似乎失去了自由交往,迅速发展个人幸福的能力。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育的悲伤吗?
分数、升学率、学位是教育的极小部分功能,对人的一生迅速发展来说,健康、人格健全、个性迅速发展等确实更重要。 因此,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必须深刻变化,因为以人为本,以所有学生为中心,以所有学生健康的迅速发展和终身的幸福为中心。 教育不仅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事业。 所以《教育计划纲要》提出进行人民满意的教育。
古今东西方真正优秀的教育和教育家,他们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材料教育,转变后进学生,而不是让最好的学生一起取得好成绩。
3平民开始用脚投票
教育变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学龄人口大幅减少,中小学大量撤退。 高考人数在200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每年减少946万人,也就是说两年内减少了约100万人。 教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国家明确了迅速发展教育的方针,教育部门也越来越有钱。 教育总体上超越了极度不足、非常贫困的状态,因此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有可能追求理想的、人性化的教育。
而且,人民群众的压力有可能转化为促进变革的动力。 老百姓开始投票,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波留学生热潮,很多优秀的学生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直接去参加了美国的高考——SAT考试。 我们的海外人才只有30%回国,但经济成长时期的韩国、台湾等相反,他们当时占回国留学生的2/3。 重要的理由之一是“回国子女不能适应中国严格的应试教育。 我们中小学理科课程的难度比西方深2年级左右,同时也在加剧。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动力。 这不是完全取决于人们的愿望,而是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由于学龄人口减少,每年有几所民办大学倒闭。 香港地区的大学来内地招生,对内地的名牌大学也是很大的冲击。 开放带来竞争,竞争带来质量。 随着学龄人口减少,父母和学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4地方政府有事情要做
有人希望自上而下的整体制度变革,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变革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体的教育改革必须以自下而上的改革和探索实践为基础。 而且,没有一个改革能根本处理所有的问题,从能做的事情开始,一个一个地处理具体的问题,即所谓的“一点一点地改善”。
基础改革的实践已经表明地方政府很有可能促进教育制度的创新同样,公司、社会组织、对外开放、网络促进了教育创新。
例如,全国出现了已经没有选择学校的城市。 像安徽铜陵市和辽宁盘锦市一样,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均衡快速发展和附近入学。 消除选择学校的竞争是可能的,一是平衡财源,二是平衡教师源,三是平衡生源。 这些地方还进行了中考制度的改革,要点将高中名额平均分配给各中学。 这个经验已经写进了《教育计划纲要》。
山东省从2008年开始掀起“素质教育风暴”,规定全省范围内规范学校秩序,整顿学校运营行为,所有学校不得提前入学,双休日补课,晚上自习,一起调查,模范学校称号 实际上,所有人都疲于应试教育,学生、老师、家长、校长都很辛苦。 要改变这种异常局面,政府需要实行“整体裁军”,整体降低竞争水平线。 因为各省的招生名额都有计划,这种畸形的竞争实际上是学校间、地区间的自杀,整体升学率没有提高。 最近,山东省打算进一步按比例在各地的市设立高考招生指标。 在这些地方,教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5扩大开放促进教育创新
广东“十二五”计划建议,引进2-3所香港萧名大学、3-5所海外萧名大学来广东办学是教育的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真正与海外合作学习的只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共同运营的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三所大学,这些显示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我们本科教育越来越诟病,通过扩大教育开放,引进海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形成比较和竞争,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可能真正改变。
促进网络教育创新的最新例子是海外优秀大学网络开放课程大量进入内陆,课程数量多,很棒。 中国大学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网上授课族”,是志愿者小组专门进行中国文化。 面对更多的国际化开放课程,我们现在的教育还能吸引学生吗? 可以不改变吗
基础教育也在改变。 山东省阜平县杜郎口中学本来是县的尽头,是最差的学校,但近年来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大热点,每天有数百人去参观。 学校以学生自学、相互教育为中心,教师不能把一门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只有学生不擅长。 不是在题海战争中压迫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理解和表现,学生的学习有趣,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和信息表现能力提高,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进入良性状态,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全县
教育改革不仅是当然的,而且是可能的,同时发生的,所以让我们共同促进这一场面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吧。
标题:【时讯】教育能改变吗?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