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6字,读完约3分钟
迅速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含有广阔的商机。 据权威专家推算,全国1.69亿老年人口可以撬动1万元规模的养老产业,但由于现在产品种类少、服务水平低等“软肋”,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熟睡”阶段,需要尽快激活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快养老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扩大中国的内需、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 9月8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不断提出包括全国两会代表在内的养老产业化课题,强烈要求国家尽早开始养老产业计划。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使养老走上产业化的“快车”,不仅可以处理当前就业的异常紧张问题,拉动疲软的内需,还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迅速发展。
养老产业这块蛋糕不仅大得惊人,而且很有魅力。 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进入设施养老标准,中国至少需要800万张床以上,光床建设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加上康复设施、训练基地等,至少可以拉动1500亿元的投资。 从就业角度来看,我国目前3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至少需要1000万专业兼职护士,目前全国合格的养老护士只有2万人,就业空间很大。
养老产业化这一公共政策不仅商机无限,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还得到权威人士的同意,与海洋新兴产业、农业科技产业等并列,被视为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但也有媒体认为养老产业
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化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既然推进养老产业化,说白了,就是赚钱。 但是,现在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不富裕,还面临历史上负债形成的转换价格。 考虑到我国老人历来花费在节俭上的习性,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和经营者如何能赚大钱呢?
而且,养老产业化是政府的缺位和失职。 现在有理论上的认知误区。 我们过去的公益和福利双重属性的养老制度,视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变革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即全面进入市场。 其实,即使是稍微发达的国家,养老业也不会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例如,美国的养老业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前者多为民营企业进行,后者主要由教会演出,政府给予部分补贴。 所以,中国通过产业化将整个社会养老问题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受益的产业,不仅使养老脱离公益的本质属性,而且也是政府的不足和失业。
更重要的是,养老很可能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的复辙。 近年来,医疗教育成为失去公共产品本质、受益的工具是医疗和教育的过度市场化和产业化,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运营委托给市场机制,导致了制度的故障和监督管理的故障。 结果,让一般人负担高额的医疗费,也让学生的父母收取高额的教育费,“学校难,诊察高”成为困扰人们的最大课题。 现在,如果养老也走医疗教育产业化的道路,“不能老”很有可能成为影响公众生存的另一座新山。
我认为建立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提供养老安全等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应该成为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因此,养老应该慎重走产业化之路。
标题:【时讯】别再让养老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覆辙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