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6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南宁7月6日电(记者农管斌、麦玲玲)“这批新蚕茧重约270公斤,下午3时送到南岸。”广西南宁市清秀区长塘镇常达村党支部书记卢德泽与卖方谈完话,感到有些欣慰。村子里的一批新蚕茧将被摆渡送到河对岸出售。
今年40岁的卢德泽是本地人。2014年当选常达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开始计划在村里建立特色产业,最终瞄准了两个项目:金花茶、桑葚和蚕桑,并经常跑来跑去进行产品销售。
“这批蚕茧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我们会把它们送到另一边,不需要卖家来买。”陆德泽介绍,常达村位于邕江北岸,与南岸不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北岸有很多山,所以村民们需要去旅游,用渡船把当地的产品运到南岸。
在卢德泽的记忆中,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处湘桂铁路沿线,而长塘火车站又位于该村,常达村曾经交通十分便利。2000年前后,随着长塘火车站不再从事客运业务,过去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卢德泽说:“就地租而言,我们村的土地出让金每亩从500元到600元不等,但在河对岸,一亩地的地租可以达到1000元。”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在村里务农的人都已经四五十岁了,”卢德泽说,村里有2742亩耕地,近一半的耕地至多被遗弃。
看着一望无际的荒地和越来越荒凉的村庄,卢德泽不能坐以待毙,常常想如何再次振兴这个村庄。“村里有很多林地,适合种植金花茶,发展林下经济。几块田可以种桑树养蚕,老村民也可以参加。”卢德泽表示,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开始迈出工业探索的第一步。
在村里新建的蚕房里,村民梁正在清理盒子外围的丝绸。“除了在家里干农活,你还可以在基地里摘桑叶,整理蚕网,或者给金花茶除草,每天的收入在80元到100元之间。”梁对说道。
梁的丈夫因意外骨折无法工作。家里有两个80多岁的老人,一对上学的孩子也需要照顾。这让梁很高兴能在家里找到工作。
目前,常达村扶贫示范园区已种植桑树约300亩,蚕房2000平方米,带动了16户贫困户增收。同时,村民将约2000亩林地转让给农业企业种植金花茶,每年可分成实际收入的20%。
“我小时候,村子里很热闹。现在我想做村里的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国。”卢德泽说道。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一个“凋敝”山村的产业探索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