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1字,读完约9分钟
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构建双循环,打破新世界——从长三角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周瑞、何新荣、瞿凌燕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在长江三角洲这个外向型经济高地,上半年浙江出口增长3.3%,安徽增长3.2%,上海增长0.7%。今年上半年,江苏的出口下降了5.6%,但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缩小了9.3个百分点。
7月8日,第37届上海国际婚纱摄影设备展、第22届上海国际摄影设备及数码影像展、2020年上海国际儿童摄影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这是7月8日。参展商通过直播“云端展览”来宣传此次交易。新华社记者王翔照片
在危机中培育新机器,在变化中打开新局面。长三角外贸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新客户的同时,探索国内市场新需求,新动能在“双循环”中涌动。
一朵“云”迎向长江三角洲,赶上“新形式”特快列车
它不仅是一个主要的外贸城镇,也是一个信息技术产业的高地。面对疫情的冲击,长三角利用“云”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实现逆向增长。
6月5日,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始在线直播。主持人带领网上观众进入街对面的上海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介绍保税展示和交易的联动模式,并通过直播介绍进口商品。新华社记者方伟社
云端直播向全球市场展示新产品。
经过专门培训,40多名外商成为“主播”,在镜头前向世界各地的客户介绍产品特色,回答高频问题——这是南京敖广集团“客厅”里的一幕。
集团品牌中心主任郭表示,直播极大地提高了疫情下沟通的便利性,也帮助企业获得了真正的订单。
6月5日,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对面的上海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联合推出网上直播。这是保税仓库工人在保税仓库驾驶叉车的演示。新华社记者方伟社
在云端展示,不见面就谈生意。
最近开始的第3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次在云端举行。3500多家展商和20000多家买家的规模与往年大致相同,持续时间仍为五天。
浙江嘉信丝绸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经理吴慧平表示,在线下展览中,丝绸服装的颜色、光泽和版型都非常直观,所以产品图纸相对简单。上线后,公司专门使用模特拍照和小视频,并为每件样品服装做了一些搭配,以更好地展示服装的美。
3月21日,载着捐赠的西班牙防疫物资的中欧列车(义乌-马德里)从义乌西站出发,前往马德里。新华社(龚贤明摄)
上海新联方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正表示,通过网上展览,中国企业和国际买家可以保持“粘性”。“网上交易会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一旦需求恢复,生产和供应可以立即跟上。”
云交易逆势增长,“对冲”了疫情的影响。
6月5日,满载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西站出发,途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前往西班牙马德里。新华社(吕斌摄)
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平台出口增长28.7%。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奎文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凭借其网上交易、非接触式配送和短交易链等优势逆势崛起,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徐州海蓝特桑拿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燕亭表示,在疫情下,许多原本主要通过线下商店销售的外国代理商开始在网上销售。“代理商找到了新的渠道,使我们的订单出现了反弹。5月和6月的销售额已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达到2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渗透率仅为5%至10%。疫情扩大了对非接触式消费的需求,欧美电子商务发展巨大,这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是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码头,摄于3月18日。新华社记者丁汀照片
变“订单经济”为“需求经济”,塑造外贸发展新格局
从过去什么订单制造产品,到现在积极开拓市场需求并创造需求,在疫情期间,长三角外贸企业将传统的“订单经济”转变为“需求经济”,为短期复苏和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好“健康卡”和“家庭卡”,疫情将催生新需求,带来新增长。
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疗材料和药品、医疗器械和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与此同时,“家庭经济”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出口分别增长了9.1%和0.2%。
安徽轻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外贸易副总经理郭旭说:“今年上半年,企业防疫物资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这是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3月18日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照片
许多外贸企业承认,这种短期的流行病将长期关注健康领域和“住房经济”的长期发展。
“自4月份以来,自行车出口订单数量激增,同比增长近30%。”昆山金纳德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磊表示,该企业的生产计划已安排在12月。
统计显示,4月、5月和6月昆山自行车(含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5.7%、5.1%和12.7%。
这是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3月18日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照片
——加快海外仓库建设,积极拥抱新模式。
在政府的指导下,长江三角洲的外贸企业在疫情爆发前在海外市场建立了许多海外仓库。企业可以将销量好的出口商品提前送到国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和本地配送。
“在疫情期间,海外仓库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在日本海外仓库的帮助下,我们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收到了订单。”江苏桃园家居装饰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王学义表示,虽然海外仓库对外贸企业来说是新生事物,但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企业仍会主动“走出去”,瞄准空白色场所市场。
这是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3月18日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照片
——不要放弃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7月28日,上海乐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在轻工业供需对接会上与马来西亚商家进行了网上咨询。
“这是我们与马来西亚客户的首次接触。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乐思总经理张斌表示,牵线搭桥的会议提前实现了供需平衡,这使得达成订单的可能性更大,缩短了“贸易距离”,并增强了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信心。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据义乌市商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宜欣欧洲”在中国和欧洲共开通350列列车,发送列车数量同比增长157.1%,确保了疫情期间亚欧供应链的稳定。
这是3月19日拍摄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新华社记者王翔照片
双循环“共振”为对外贸易注入新的动能
“我从没想到这些产品会被卖到离我们工厂两三千公里远的边境城镇。”这是宁波三和厨具由外贸转向内销的全新体验。
产品远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和厨具,在国内市场上曾经是一个“门外汉”。三和厨具董事长方成表示,企业一直害怕国内销售。“外贸到国内销售需要建立线下销售渠道,投入巨资打造品牌,出厂价几十块一罐,外加层层配送成本。在消费者手中,这将花费数百美元。”
这是3月19日拍摄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新华社记者王翔照片
在加入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的“新品牌计划”后,三和厨具等公司获得了专门的R&D流程再造咨询和流程倾斜支持。
“消费者的‘痛点’是通过大数据‘计算’出来的,企业根据反馈安排生产,研发周期缩短了50%。”方成表示,大数据显示99元的零售价格是空白市,因此企业进行了深入开发,生产出了更符合国内用户消费习惯的产品,这已经成为网上的“爆炸”。
随着国内外市场双周期共振的增强,许多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实惠的外贸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生力军。
上海海飞友工艺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肖骁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在中国已经注册了80多项外观专利,并加大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准备工作。“6月份,公司的国内销售额超过170万元,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表示,向国内销售出口优质产品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促进消费升级。国际市场上由来已久的一般规则也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环境,促进国内和国际双向流通的相互促进。
企业积极“突破”,政府全力支持。
这是3月19日拍摄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新华社记者王翔照片
早在3月,浙江,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地方发布了一揽子政策,以促进对外贸易,包括便利通关,“守卫”小微企业,加强金融信贷,并积极帮助外贸企业扩大新的空房间。
6月13日,海关总署宣布将在南京、杭州、宁波等10个地方海关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
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报关的宝世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文吉表示,在新模式下,企业可以享受无纸化通关、优先验放等通关便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妙杰认为,疫情得到很好控制、率先恢复工作和生产的中国企业给全球产业链带来了安全感。下一步,外贸企业应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通过互联网等新形式拓展新的空空间,提升内部实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参加写作:、、胡、)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学磊
标题:构建双循环 闯出新天地——从长三角看中国外贸新动能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