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7月1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开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本报告涵盖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准则(试行)》中的10种行为领域,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消费、参与志愿环保活动和污染防治公众评价等主题。
每次《调查报告》发布,都是记者李彪拍摄的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艳表示,与2019年相比,经常进行绿色消费的受访者数量翻了一番。
报告显示,93.3%的受访者表示,实施绿色消费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但只有5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做得很好,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该报告,无法识别绿色产品和缺乏产品质量是阻碍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原因,产品的价格和类型也影响公众的购买。
不到一半不想要一次性餐具的受访者表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公民自身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但不同领域的实践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大部分受访者在保护自然生态、选择低碳旅游、节约能源和资源方面实践程度较高,能够实现知行合一。公众也积极参与监督和报告,并参与自愿的环境保护活动。
实践水平相对较差的是在绿色消费、减少污染、关注生态环境和垃圾分类等行为领域,还存在着认识高、实践水平低的现象。
其中,在绿色消费方面,公众高度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但只有50%的受访者经常进行绿色消费,实践程度相对较低。
报告显示,各种绿色消费行为并不理想。公众做得相对较好的是购买或使用较少的一次性物品。购物时经常自带购物袋而不是塑料袋,点菜时不想要一次性餐具的比例分别为48.4%和44.6%;其次,改造和利用闲置物品或交换捐赠,经常这样做的人数占40%以上;表现相对较差的是购买绿色产品,购买时经常购买符合化肥和农药使用标准的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低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分别为29.3%和38.5%。
在这方面,郭红艳介绍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点菜时最好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女性、城市居民、中老年人和高学历人群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的习惯较好;在闲置物品的改造利用或捐赠交换方面,中老年人和高收入人群做得很好;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行为通常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绿色产品的高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公众中,为什么赞成绿色消费的比例很高,而经常这样做的比例却不高?知识与实践难以结合的原因是什么?
《报告》指出,无法识别绿色产品和缺乏产品质量是阻碍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原因,产品的价格和类型也影响公众的购买。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阻碍他们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些是绿色产品,缺乏推荐信息和市场管理不到位,绿色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30%至40%的受访者认为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价格高,产品类型不够丰富;仍有一小部分受访者选择身边的人,很少购买(8.4%),表明有些人仍有跟风心理。
根据《报告》,通过进一步比较阻碍不同收入群体购买绿色产品的原因,可以发现低收入群体选择绿色产品作为阻碍因素,其中涉及绿色产品未知、缺乏推荐信息、价格偏高等因素,比例高于高收入群体。
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作为障碍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群体,表现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不完善、缺乏质量保证、产品类型不足等方面,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质量、品种类型和管理规范会有更高的期望。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凯认为,绿色产品存在局限性,包括产品效用弱和功能属性不足;绿色产品的价格更高;有效信息的缺乏和“洗绿”现象的泛滥;绿色产品种类有限,很难找到。
陈凯建议,应该努力改善绿色产品的属性。短期而言,政府支持政策将在绿色产品的推广中发挥关键作用;从长远来看,企业需要开发更好的绿色产品,强化产品的功能属性;优化分销渠道和信息供应。
此外,通过营销组合的调整,消费者相信成为绿色消费者是简单易行的,包括在主流分销渠道分销商品,引用权威机构的绿色认证标志和信息,以及展示其他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标题: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餐具,绿色消费践行较好的两类行为,占比尚不到一半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