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8字,读完约9分钟
桃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在新的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观察金融现象、研究金融理论和探索金融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从安徽的情况看,金融发展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明显。通过对安徽省16个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和横向比较,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不足的根源,探索提高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现实路径,以期弥补安徽金融发展的区域不足,促进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支持安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优质金融发展中的四个不平衡问题
(一)产业基础发展不平衡。新结构金融认为,金融结构源于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安排应适应产业结构的融资需求、风险特征和技术结构。当产业结构以低风险产业为主时,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产业增长;当产业结构以高风险产业为主时,市场化的金融结构是更好的选择。同时,产业结构是由特定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的。例如,合肥和芜湖作为皖江城市带的双核城市,近年来经济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配置良好,为金融业的相对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马鞍山、铜陵等城市产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银行贷款规模较大,上市公司相对较多。然而,一些欠发达城市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导致金融资源外流。
(二)金融基础设施不均衡。近年来,全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民生信贷、涉农信贷、精准扶贫信贷等金融机构指标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账户拥有量、人均持卡量、数字支付数量、保险密度等指标上,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人口较多地区金融水平的发展。
(三)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从国内外金融发展实践来看,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将直接影响金融风险的大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日益恶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必将对区域金融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冲击。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金融系统风险在大多数排名较低的城市较为突出,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如果一些城市存在较高的非法集资案件,每百万人非法集资案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部分城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部分城市地方法人银行的风险敞口较大。
(四)金融消费者素养不平衡。总体而言,安徽省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地区,消费者整体金融素养仍然较低,金融知识掌握程度较低,金融行为不理性,缺乏主动获取金融知识和学习金融技能的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各地普及金融知识活动的形式还比较简单,尤其是针对农村弱势群体,针对性不强,尚未形成普及金融知识的长效机制。
安徽省优质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支持促进工业发展中的质量改进和效率提高。从安徽省的总体情况来看,金融工作要站在促进全省优质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和推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全省优质跨越发展。鉴于全省各城市产业基础发展不平衡,金融业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设施,肩负起服务和促进新时期实体经济优质发展的核心使命,支持和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在合肥、芜湖、马鞍山等经济和产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地方,围绕原始创新加快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围绕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围绕产业创新进一步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制度创新体系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点省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和竞争力。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要加快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实施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振兴和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整体平衡。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鉴于安徽省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且不平衡,应引导全国普惠金融参与者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从保障和维护金融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出发,下沉服务重心,优化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惠农金融服务室和惠农退出点建设。惠农金融服务办公室提供消费者保护、国库、信用信息、货币、金银等综合金融服务,能有效改变农村金融环境,普及金融知识。帮助农民取款的服务点具有满足农民基本支付需求的功能。周边地区现有金融机构网点帮助农民的退出点应适当合并。但是,周边地区没有金融机构网点,城乡以下的所有村庄都要保留帮助农民的退出点,并做好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二是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差异化实施措施,开展包括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信用信息共享、信用重建和信用贷款发放在内的系统性信用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快探索和推广依托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兴普惠金融设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当前金融技术,构建开放、全面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推进金融服务的网上处理,优化普惠金融实现路径,解决传统普惠金融面临的高成本、低效率、风险难以控制的问题,不断满足和提高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对公众的便利性和可用性。
(3)坚持风险防范导向,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区域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新的金融形式的出现,地方金融风险也在多样化和积累。非法集资、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风险逐渐暴露,金融监管压力加大。因此,要坚持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处置与金融生态建设并重,完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在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城市,要加强风险监控和预警,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全面开展点对点借贷风险调查和现场检查,建立分类分级处置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机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地方政府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实行失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相结合,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地方债务风险高或地方法人银行风险暴露高的地方,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建立健全综合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风险处置应急机制,负责风险集中分析和跨部门风险协同管理,强化风险防范和处置职能。此外,要积极完善存款保险的风险识别和处置功能,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的作用,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依法市场化退出。
(4)坚持构建差异化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金融消费者素养的提高。为了促进全省金融消费者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构建满足不同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服务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整体获取意识和素养;另一方面,在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加强民族金融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准确性和覆盖面。在差异化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中,应大力发展新型普惠金融组织和市场参与者,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实体和金融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经济发达的市、县、市可以探索和深化金融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深入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消费体验,实现金融消费体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金融消费者综合素养水平较低的地方,可以积极组织和提升传统金融、新兴金融、银行和非银行等普惠金融供给主体,明确功能定位,延伸服务触角,促进普惠金融供给多元化,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差异化、特色化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应以金融志愿服务为出发点,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促进金融知识普及的常态化,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准确性和覆盖面,构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的长效机制。同时,应考虑构建全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科学定量动态平衡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安徽省金融消费者素养,研究安徽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和变化趋势,识别各辖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和迫切需求,为有效推进金融服务知识普及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标题:提升安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路径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