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为了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笔者最近对武陵山区某州的12家金融机构和120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
障碍和症结
(一)民营企业与金融服务对接困难。首先,金融产品的适应性差。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主要是抵押和担保,很少有针对民营企业实际开发的信贷服务产品,这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第二,全服务企业渗透率低。作为金融机构,应该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把握不清,渗透力不够,无法准确识别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导致信贷资金存在潜在风险。这也是金融机构缺乏创新、服务水平低、要求企业提供全额抵押或担保的主要原因。第三,问责机制的灵活性差。目前,金融机构对风险防范实行零容忍,在责任追究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客观上导致了不愿放贷、害怕放贷、减少贷款、中断贷款的行为,削弱了信贷人员培育信贷客户的积极性,增加了培育信贷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金融对民营企业的输血功能不强。首先,它缺乏广度,覆盖面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力量不足,满意度低。根据对120家民营企业的调查,反映银行融资昂贵的企业只有29家,占24.17%,反映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有105家,占87.5%,反映了融资困难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超过60%的民营企业实际贷款满意率为71%。
对策和建议
(a)意识形态理解到位。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打破“规模理论”,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二是扩大绿色信贷的业务范围和绩效评估机制。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的考核监控方法,客观公正地考核信贷人员的工作绩效,强化积极激励机制,落实尽职豁免和容错纠错措施,有效解决“不愿放贷、不敢放贷”问题,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积极培育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可以向民营企业派出服务指导员,对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财务宣传和指导培训,包括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为融资信贷和金融工具应用提供及时的业务咨询和服务。
(2)服务措施到位。所有金融机构都应该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关注企业的迫切需求,思考企业的想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措施切实可行。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及时梳理信贷政策,让民营企业坐下来。修改或废止可能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防止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窗口面前被冷落和边缘化,真正做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第二,开展“银企携手”活动,做好民营企业的财务顾问。设立特许经营服务窗口,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解读,促进企业理解和掌握各种金融服务政策。三是创新民营企业信贷产品。建立存货质押、商标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股权质押等特殊信用产品。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和股权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四,银行降低收费,赚取利润,从而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严格执行“七条禁令”和“四项披露”要求,加强“两禁两限”规定的落实,禁止向民营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和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咨询费和咨询服务费,推进银行内部评估或银行对民营企业承担评估费制度。
(3)服务质量到位。各金融机构要把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找民营经济的“亮点”,找到民营企业的“焦点”,解决民营企业的“难点”,将金融服务贯穿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推出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一是优化信贷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推进“一查、一审、一批”的授信审批模式,充分利用贷前优先完成的并行操作,整合业务处理,推进民营企业授信业务模板化操作、批量审批,逐步实现低风险业务的自助申请、自动审批和自动授信,有效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二是企业政策优化了还款方式,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实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循环利用、随用随贷”的循环还款模式,不得随意提取、切断或压贷。推进优质民营企业不偿还贷款展期模式,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优质金融服务,培育优质客户服务群体,支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生产经营正常、有效担保价值高、短期还本付息困难的民营企业,改进分期还款方式,实现与企业现金流的再平衡,探索企业偿还到期贷款本息的民间债务问题;如果难以化解风险,将通过股权转让、债务人变更、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等方式重组一批债务。,并将一批债务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企业或个人。
(4)风险控制到位。一是加强贷后跟踪、监控和核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交易背景、贷款用途等真实性的核查。,重点防范民营企业偏离主营业务、过度扩张、隐性集团多头融资、高杠杆经营等风险。二是加大风险识别、防控力度。建立授信与主办行共同负责的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信贷风险识别、防控能力,及时预警和提示民营企业管理风险。第三,完善民营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建立民营企业违约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发布民营企业信用违约信息,制定民营企业严重失信“黑名单”,依法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处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支持。
标题: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需“四到位”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