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抑制城市“大蛋糕”风格发展的要求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绝不能忽视进城后的生活。我们不仅要有自发的、盲目的人口产业集聚,还要有意识地、科学地进行规划和控制。
新型城镇化和户籍改革不可能是简单生硬的“一刀切”。我们要努力把因地制宜、协调配合作为重要原则,推动重点工作落地生根
户籍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会引起各方的关注。在最近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继续加强户籍制度改革”部分提到,特大城市应调整和完善积分结算政策,大幅增加结算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的分数占主要比重。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大城市的定居松动会导致人口分布的集中,甚至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把握户籍改革的实质,决不能片面误读地方政策的微调。
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积分结算政策的微调主要集中在简化管理、分权和便利群众上,这不仅使积分计划更加精简,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居住年限方面突出了“实际工作”和“实际居住”。换句话说,改革是为了让那些为大城市做出贡献的新公民能够生活,能够安心。这是一个细化和具体化,与以前的政策是一致的,没有“松动”或“敲竹杠”。更值得注意的是:“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因此,遏制城市“摊大饼”发展的要求没有变,也不会变。
如果我们不清楚“大城市病”的危害和实质,我们就无法治愈肆意发展的“幼稚病”。过去,一线特大城市如北京、深圳等都走过了大规模的增长弯路,带来了交通拥堵、空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等民生痛点,也带来了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的短缺。从短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可能会带来收益,但从长期来看,这不利于城市和市民的健康发展。在特大城市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绝不能忽视进入城市后的生活方式,绝不能只对自发的、盲目的人口产业进行集群,而不是有意识地、科学地对其进行规划、管理和调控。
以北京近两年的“减速发展”为例,一方面,1307家一般制造企业退出,500个市场和物流中心得到缓解和升级,释放出宝贵的空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严格遵守人口上限,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环境改善和旧城新貌开辟了战略空白。这一实践表明了城市专项政策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要优化城市化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根据这次发布的文件,二类大城市的定居限制将完全取消,一类大城市的定居条件将完全放开,重点群体的定居限制将完全取消。此举意在抓住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化“平衡木”,认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生活更好”的宜居城市,一系列健康群体、分工协作、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圈。
无论户籍制度如何改变,城市化如何推进,“房子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投机”的定位是不能动摇的,应该始终把它作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无论是落户的特大城市,还是放开落户限制的69个大城市,在分解和落实城镇化重点任务时,都要以防止房价涨跌为前提,坚决避免投资投机者借机钻空空子,不断完善限购限售限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的需求。《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在以往“一城一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城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协调”,即“市城协调”,充分说明了人口调控和房价调控本身。这是一种反周期的政策操作,熨平了前期调整和微调的波动,也就不会有“假市场名,放任自流”的可能,只有“有序、
“事情不一样,事情都是一样的。”归根结底,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必须体现在城市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区位特征千差万别,并且不断变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和户籍改革不应简单生硬,应努力以因地制宜、协调配合为重要原则,推动重点任务落地生根。以推进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准确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作用。我们一定能够写好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精彩文章,写好《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文章。(周仁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写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文章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