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95字,读完约13分钟
2019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稳定就业已成为“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主要由政府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有效性不够。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年保持在4%左右,不能反映宏观经济的边际变化。只有构建一个更可靠的指标体系,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就业形势,分析未来的金融和货币政策趋势。
根据本文建立的“三轮”就业分析框架,虽然2018年总体就业形势是可以接受的,没有明显下降,但2019年的就业率并不乐观。然而,随着稳定就业政策的频繁出台,就业形势不会显著恶化。
来源:新财富创造者:雄源|郭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2019年就业市场形势不仅影响人心,也影响宏观政策方向。
从理论上讲,就业不仅应该是紧缩政策转变的主导指标,也应该是政策持续推进的影响对象。简言之,就业和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充分就业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之一。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提高利率的过程中,就业数据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财政政策的调整旨在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这当然与劳动力市场的趋势是分不开的。然而,目前我国官方就业统计指标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构建这些指标,为测算2019年实际就业率和在此基础上调整政策提供参考。
01
如何建立更可靠的就业指标
总体而言,我国官方就业统计存在数量(而非价格)、调查样本少、数据频率低等问题。在就业指标中,最常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由于只统计登记失业人数,代表性不足。其他常用的官方指标还包括城镇新就业人口数量、城镇再就业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口比例。接近国际统计标准的城镇失业率数据很少,而且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工资数据少、频率低。
中国的就业指标体系还包含pmi员工和工业企业员工人数等间接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主要通过某些行业雇员增长率的变化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并具有监测空.就业情况的应用
作为衡量就业形势的补充,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指数,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平台的合作统计)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比率(由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是相似的,有效市场需求数量与有效求职者数量的比率是从不同维度衡量的,即超过1就意味着职位供过于求。
综上所述,中国的就业相关指标是复杂的,具有不同的同步性和领先关系。客观地说,就业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然而,目前在中国,人们仍然主要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来观察就业。事实上,这两个指标的有效性是不够的,这体现在:一是近年来失业率指标与gdp的负相关减弱,表明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更好地反映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第二,失业率波动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就业形势的边际变化。例如,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年保持在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自2018年才公布,2018年全年保持在5%左右。
考虑到我国城镇登记和城市调查中失业率波动小、频率低,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单一最优就业衡量指标,我们将选取多个指标进行相互验证,然后尝试构建一个旋转就业指标体系,结合与就业相关的其他变量的副作用预测效应来观察我国的就业状况。
第一步:就业指数系统中的成对测试寻找自我一致的指标。首先,剔除表1中数据较少的城镇的失业率和平均工作时间,然后每两两联系建立检验矩阵(指标含义相关性低的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几点结论:
首先,自洽性最高的指标是寻人率、cier指数和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的增长率,它们都是自洽的。
第二,工业企业职工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可以与其他两个指标相互印证,其次是可靠性。
第三,自我一致性检验结果较差的指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再就业失业人数和pmi员工人数。
第二步:观察就业指标体系之外的其他变量的副作用预测效果,找出领先指标。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出发,从保障和利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劳动力在就业时将支付安全保险,在失业时可以领取。参保人数的变化在理论上可以反映就业市场的增量变化。分析表明,期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可作为求职率的先行指标和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的同步指标。第二,企业在运营良好时更愿意扩大员工规模,在经济衰退时更倾向于裁员。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经营或利润指标应该是员工数量甚至更广泛的劳动力变化的前瞻性指标。可以发现,工业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可以作为新员工和工业员工增长率的领先指标,这与pmi员工的趋势相似。
第三步:构建中国就业形势跟踪框架:“供求、保障、收入”三大指标轮换观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三轮运动”框架: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养老/失业保险结束时的参保人数/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求职人数/cier/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具体分析方法如下:前四个指标为领先指标,其中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为同向领先指标(同向指标表示指标上升,表示就业正在改善;下行意味着就业正在恶化;以下同),交付周期为2-9个月;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为同一领先指标,领先时间为3-6个月;失业保险结束时参保人数增长率为同一领先指标,领先时间为2-3个月;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的增长率是反向领先指标(反向指标表示该指标上升,表示就业恶化;下行意味着就业正在改善;下同),领先时间为6个月。最后四个指标是同步指标,其中需求率和cier指数是同步和定向指标,2018年公布的城市登记失业率和城市调查失业率是同步和反向就业指标。
02
历史回顾:自2008年以来,
实际就业率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对政策和就业指标的全面审查不仅可以观察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可以确认“三轮运动”框架的有效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宽松的救市政策,因此自那以来,中国已恢复了交易。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情况和财政部颁布的相关规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度大致分为7个区间,每个区间在月份上不一致,但基本涵盖了两次结构调整的“四宽一紧”和“不松不紧”阶段。
根据各种就业指标的统计数据,收入和失业福利等指标的转折点先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转折点。
第一,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的拐点导致货币政策的拐点,但错位区间逐渐延长,从4个月扩大到13个月;从政策反馈来看,货币政策放松(收紧)后,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升(下降),反应周期为1个月至19个月。除2016年底持续的大财政期外,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拐点领先于其他阶段的财政政策拐点,错位区间在2个月至19个月之间,相关性较差。
二是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增长率的拐点比货币政策拐点提前5-8个月。根据高频(月度)保险数据,期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率对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拐点在未来5-8个月。然而,由于数据仅从2014年开始计算,并未经历完整的政策周期,法律的说服力有限。自2017年4月以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的增长趋势与养老保险人数的增长趋势有所不同,并呈上升趋势。在现有数据下,政策指导和反馈的参考意义有限。
第三,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长率的拐点明显超前于政策拐点。在中频(季度)保障数据中,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长率的拐点提前于货币政策时间,区间为14个月至5个月,前瞻性意义逐渐增强;货币政策的反馈时间从8个月延长到18个月,反映了政策效果的时滞性;主导财政政策的转折点稳定在9个月左右,具有重大的前瞻性意义,但财政政策的反馈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第四,失业率、求职者比例与财政和货币政策高度同步,这意味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就业市场没有明显影响,或者失业率指标对政策互动的监控效果无效。从2008年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根本变化保持同步,这证实了中国就业统计的可靠性值得怀疑(理论上,失业率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或滞后)。自2012年以来,财政和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稳定和宽松,失业率随着政策的实施一直在下降,求职者比例一直在上升。两者都具有较低的波动性和较强的趋势性,这也与现阶段政策比较宽松有关。
一般来说,收入和保障就业指标与宏观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供求指标与政策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不强。主要有以下四个结论:
1)工业企业收入增长率、城镇养老保险增长率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长率的拐点导致货币政策的拐点,三者的主导地位依次上升;
2)财政政策与就业指标的关系规律性不强,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长率略高于财政政策转折点;
3)当前的失业率和宽松紧缩政策的需求率也保持了之前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只有当宽财政期接近尾声时,失业率指数才会提高(即下降);
4)选定的就业指标与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没有一致的规律。
03
201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稳定就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8年,总体就业形势是可以接受的,但没有显著下降。2018年,新增就业岗位1361万个,比上年增加10万个。连续第六年,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个,达到年度目标的123.7%。年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较低水平。12月城市调查失业率为4.9%,比2017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2018年,这一比例保持在4.8%至5.1%之间,实现了低于5.5%的预期目标。12月份,31个大城镇的调查失业率为4.7%,与9月份以来的水平持平,比7月份的高点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作为中国主要就业群体的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为4.4%,与之前的数值持平,比9月份高出0.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数据显示,中国总体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然而,从就业领先指标“三轮运动”框架出发,结合企业景气趋势分析、未来就业预期和cier指标,2019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稳定就业是“重中之重”。
首先,根据上文提出的就业跟踪框架,前瞻性指标表明2019年就业市场总体压力较大。
1)从同方向的领先指标来看,自2018年4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趋势有所下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末参保人数增长趋势自5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失业保险期末参保人数增长趋势自8月份以来有所回落,均表明未来1-2个季度,中国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
2)从反向领先指标来看,自2018年以来,我国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的增长率同比有所下降,但收缩幅度逐渐缩小,指出未来6个月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仍有可能增加,不能排除同比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
第二,自2018年以来,中国企业利润增长率下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和就业预期下降,指出未来就业形势可能恶化。自2018年以来,由于内外需求同时减弱,企业利润增长率开始下降。第三季度,所有a股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4%,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同期,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也进入下行通道,企业表现疲弱会引发居民就业担忧。此外,中国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和未来就业预期指数分别连续三个季度和两个季度下降。
第三,从就业供求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就业市场的招聘需求普遍大于求职人数,但事实上,与2017年相比,2018年就业市场的景气度大幅下降,景气度下降的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19年。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 index,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平台的合作统计)衡量有效市场需求数量与有效求职者数量的比率,大于1的值表示就业供大于求。根据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繁荣报告中披露的数据,cier指数在2018年初迅速下降。受春节后“跳槽热”和大学毕业生“春季招聘期”的影响,第一季度求职人数有所增加,但同期招聘需求基本保持稳定。cier指数为1.91,与2017年同期持平,与2017年底相比下降了一个单位。尽管第二季度的招聘需求有所增加,但求职人数也比第一季度有所增加,cier指数进一步降至1.88,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0.38个单位。
虽然下半年cier指数的下降趋势有所改善,但仍低于2017年同期。第三季度,受经济下滑影响,就业需求和求职人数下降,但求职人数下降幅度更大。cier指数小幅升至1.97,较2017年同期下降0.46个单位。第四季度,企业的就业需求显著增加,因此cier指数反弹至2.38,为2018年最高,但仍低于2017年同期的0.53。尽管中国目前的就业供给仍大于求职需求,但就业繁荣仍存在下行风险。
04
政策如何支持就业?
尽管2019年就业市场仍面临巨大压力,但随着稳定就业政策的频繁出台,就业形势不会明显恶化。受对外贸易摩擦和内部风险防范及去杠杆化压力的影响,2019年中国就业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结合上述审查,政策与就业之间的互动不强。只有当宽松的财政政策长期保持,甚至到最后,失业率才会明显下降。因此,需要观察货币和财政放松对就业的稳定效应。然而,鉴于中国已将“稳定就业”放在“六个稳定”的首位,2018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和“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直接作用于稳定就业的相关政策将对就业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标题:中国真实就业情况:2019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