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5字,读完约3分钟
陈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背景: 2006年3月15日至3月末,山西省直工委员会组织了专家,选择了12个厅级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方法对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状况进行了主题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突出的道德问题是价值观混乱。 以前道德意识淡薄;缺乏诚实; 不想辛苦,不敬业,快乐至上。
新京报:两千多年前,孔子开始感叹“我没有见过美德的人”。 人们对道德水平下降的担忧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但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仍显示出能够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 人们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老”的担心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吗?
陈瑛:确实,不可否认现在的公民道德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但是,应该知道,对市民道德永远不变的“坡”不能成为测定的基准。 新价值观的产生和旧价值观的衰退是几乎每个时代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在我们担心的一点道德问题是以前传下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很可能被认为是我们“崩溃”的一点道德,是应该被抛弃的“旧道德”。 正因为没有确立新的道德体系,我们才能看到道德上的“爬坡”。 这样看来,我国的公民道德不是冬天遭遇的,而是进入了春天,只不过有“春寒”。
新京报:你觉得万教授怎么样?
万俊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无论是基于我国以前流传下来的道德价值观,还是基于西方现代道德价值观,我国公民道德整体水平确实都有“崩溃”现象。 例如,在任何国家,诚实、人情冷漠、金权交易频发,都不能视为公民的道德进步。 而且,当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结构性变革中时,公民的道德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紧张和冲突,我相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给公民的道德带来严重的冲击。 比如,金钱的作用太夸张了,道德伦理往往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有时会被抛弃。
新京报:不能这么做。 舆论对公民道德的不安更强。 第一,在社会结构转型中的中国,旧的公民道德资源已经不能使用了,因为新的公民道德资源非常匮乏吗?
万俊人:首先,有必要明确道德资源与技术资源不同,技术资源总是替代的,道德文化资源是积累的。 例如,现在的通用计算机技术从8位机迅速发展到奔腾iv的水平,以前论述80286、80386的技术资料基本上可以总结成高阁。 但是,道德资源不同,死了几千年,孔子、亚里士多德等关于中外贤哲道德的论述还落伍了,很多都是很久以前的新东西。
具体到我国的现实状况,从很长的时间段来看,我们以前传下来的道德重视个人的修身性,强调公共道德不够,所以以前传下来的社会转型为现代公共社会,社会伦理资源和公共道德资源就会不足, 从短时间内看,计划经济时代,我们重视整体管制和合作互让,不重视个人自由和竞争,转向市场经济,公共社会所需的公共伦理和公民道德文化价值资源不足。
标题:【时讯】评论:转型期急需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资源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