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重庆8月11日电:“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趋势背后
新华社记者赵雨菲
进入重庆一宝智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所有的生产线都是全功率的,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都在生产线上组装。工人们一路小跑,忙着从世界各地下新订单。
半年前,一保面临防疫和缺工的双重压力,难以复工、复产。今天的一宝不仅生产走上了正轨,而且还有一个“甜蜜的烦恼”——订单不断,工厂仍在满负荷运转。
加工贸易企业是重庆对外贸易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386.4亿元,占同期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2%,由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7%转变为同比增长3.7%,外贸由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4.2%上升到同比增长3.5%。
“2月份复工时,只有2000名员工在工作,现在增加到35000人,增加了8条生产线。上半年实现产值127.68亿元,同比增长124%。”重庆亿宝副总经理陈说。
不仅是一宝,广达重庆有限公司也将其在职人数从2月份复工时的4800人增加到3万多人,并增加了三条新生产线。上半年订单总额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23.87%,笔记本电脑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7万台。
从“双重压力”到“甜蜜的担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陈表示,首先,在COVID-19全球防控肺炎的背景下,在家工作和学习的人数增加,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陈表示,重庆提供的防疫、招聘等优质服务,多年来形成的产业集群布局,实施的智能化改造,都是订单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宜宝所在的两芦村潭保税港区和广达所在的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都向企业派出了“厂内服务员”,帮助企业全面跟踪人员轨迹,建立防控体系,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针对企业用工缺口,保税港区通过直接联系相关区县,推动尽快恢复原有员工,吸引新员工上岗。”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端平表示,保税港区运营着一辆返岗专用汽车,将员工运送到企业“门到门、点到点”。
数据显示,从2月初至3月中旬,重庆已向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派出近5万名工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
订单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重庆本地匹配率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原材料加工贸易和“两头在外”的市场受疫情影响最大。然而,重庆多年来一直实行“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的本地匹配率超过80%。
“有几万个笔记本电脑零件,涉及数百个上下游企业。我们很高兴大部分配套企业都在重庆,当地配套率超过90%。政府协调市内外配套企业,迅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调恢复。”广达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度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对早期复工和后期扩大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记者走访了重庆加工贸易企业的车间,看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工人从最初的直接操作变成了辅助机器。
“过去,一条装配生产线需要60多名工人。现在智能水平提高了,一条装配生产线只需要5到6个工人。”徐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厂长廖亦科表示,如今,不仅人员聚集减少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30%以上,不良品率也降低了20%以上,在快速复工和扩大生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疫情爆发以来,重庆出台了“稳定外贸和外资12”、“扶持企业45”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空交通、中欧列车、西部新海陆通道、金融、通关等国际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努力保护订单和稳定市场。”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徐新成说。
标题:“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逆势飘红的背后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