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0字,读完约5分钟
李宝宽叶子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分离、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要顺应现代治理潮流,努力构建“企业自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机制。
行业自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律形式,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促进行业成员的集体自律,帮助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理论和实践表明,行业自律可以对行政监督形成有益的补充和有力的支持。
随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不断转变,行业自律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将更加突出。本文论述了行业自律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行业自律的概念和定义
对行业自律的概念和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欧文指出:“行业自律是指在私营部门的特定行业或职业,它控制我的行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遵守行业道德,提高行业声誉和扩大市场领域。”然而,一些学者将行业自律定义为“企业的自愿联合控制着企业的集体行为”。
从英语函电的角度来看,行业自律可以理解为同行业经济行为者(行业组织)自觉自愿地对成员行为的自我控制和约束。
行业自律的局限性
行业自律的基础是行业自律权,行业自律权来源于行业协会内部的自律规则。一般来说,行业自律权是指协会与其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例如,协会成员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改变协会的结构和成员,协会的决议也可以控制成员的行为。由此可见,行业自律表现出合作共赢的特征。
行业自律有效范围的限制。就效力范围而言,行业自律权是针对行业协会内部成员的,对非协会成员没有影响。这一特点明显体现在行业协会通过内部民主程序制定的自律规则的有效性上。行业自律是建立在民主机制基础上的,并受其成员认可的约束。因此,行业自律强制力的基础是成员的意愿。如果一个主体不是一个行业协会的成员,它就不是基于“自愿”的,自然应该不受行业自律的约束。
行业自律的局限性。行业自律是行业自发形成的,旨在维护行业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发展。与法律规范的谦抑性不同,行业自律是行业内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协调的高标准行为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措施。因此,行业自律不受国家制度化暴力的支持,在法律上也不是强制性的。
换句话说,行业协议根据自律规范对成员提出自律要求,这应被视为行业内对更高标准的自我追求。即使参照相关规范性文件提出自律要求,也不能认定行政监督意义上的成员相关行为违法,也不能据此判断相关基本法律关系的合法性。
行业自律的有效性
通过行业自律有效保护会员。通过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我们可以有效地干预协会成员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例如,最高法院在一份判决书中明确指出:“行业规范往往反映和体现了行业内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发现和认定行业习惯行为准则和公认商业道德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单个企业不可能一直参与公共事务,但企业领导的行业协会可以按照民主程序,让一群人决定公共事务。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克服个人力量的不足,还可以消除外界的不当干预。
从行业自律到强制性规范的转变。如果行业自律发挥得好,从业人员的合规和审慎经营程度高,监管就会相对更加灵活、包容和有效;相反,它将迫使监管当局提高监管刚性,采取更严格的监管理念和措施。
同时,行业自律通过实施系统指导、信息披露、信息安全、运营和管理等行业标准,为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提供支持,并为监管机构提供全面的数据统计和风险监控信息。
此外,如果行业自律被证明是十分必要和普遍的,那么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赋予行业自律规范强制性效力,并使之成为国家法律等强制性规范。
行业自律的优势和意义
行业自律的比较优势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法律规制相比,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一是动态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适应性:强制性相对较弱,适应性相对较广;第三,实施速度更快。与传统的强制控制监管模式相比,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第一,企业和行业协会对规范有较高的承诺;第二,在制定指导方针时,信息更加充分;第三,标准内容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因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维护市场秩序,必须依靠政府监管和法律监管,引导行业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行业结构。行业自律是维护市场秩序的“第二手”。通过行业协会平台进行行业自律比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加有效和灵活。随着行业协会在市场中日益重要的协调服务能力,以及大型企业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全社会将会认识到,没有行业自律,企业的效益就无法稳步提高,整个行业也就无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行业自律可以凝聚行业智慧,促进行业文化建设。它是将每个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个行业的合力,是保持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方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
标题:行业自律 在社会共治新机制中 的定位与价值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