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2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1万亿元,增长9%,其中网上零售总额超过9万亿元,增长23.9%。
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1万亿元,增长9%,其中网上零售总额超过9万亿元,增长23.9%。
新消费模式方兴未艾,新消费模式下的权利保护也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人民日报公众意见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年十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点(以下简称“权益保护热点”)显示,搭便车的安全性、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大数据的普遍泛滥、共享旅游押金的返还困难、网上购物平台上销售假货的问题、当前预付费消费的“常规贷款”以及移动支付的安全漏洞都与新的消费形式有关。
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统计(以下简称“投诉”),2018年全年,该组织共收到消费者投诉762,247起,其中,根据投诉性质,虚假宣传和假冒占近11%,比上年有所增加,欺诈和诚信问题更加突出。
如果诚信的缺失和重建是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成长成本”,那么重塑商业伦理精神就迫在眉睫。特别是在新消费背景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消费需求。如果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将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消费信心,制约消费潜力的进一步扩大。
“信贷让消费更安全”,新的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理念,这些问题和理念与消费洪流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种思考不应该只是3月15日昙花一现。
网络消费受法律保护
作为新消费最重要的代表,网络经济似乎意味着这里有巨大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上购物的浪潮中来,诸如“6·18”、“8·18”、“双十一”、“黑五”、“双十二”等节日营销的轮番出现,使得消费者在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饱受各种消费陷阱和纠纷的困扰。
权利保护的热点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热点,占据了榜单的很大空间。来自投诉的图表更直观:2018年,在具体服务投诉中,以网上购物为主体的远程购物投诉数量仍居服务投诉之首,达到53349起。
例如,作为一种价格歧视,大数据“扼杀”正在挑战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消费者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被收集和掌握,然后被筛选和“吃掉和挤出”。所有这些事情,消费者都无法反击,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备受争议的网络汽车再次陷入信任危机。2018年,连续的“郑州空姐妹滴水与风车被害”和“乐清姑娘滴水与风车被害”将滴滴出行及其风车业务推到了舆论的前沿。
与此同时,“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模式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2018年,共享旅游押金返还难成为共享经济中的一个热点投诉,挪用押金、企业破产、返还难等问题相继出现,如共享汽车多哥歌、共享摩托车、骑自行车等。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五年四次审议的《电子商务法》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颁布,并于2019年1月1日实施,这也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律。从那以后,网络消费受到了排他性法律的保护。
《泰晤士周刊》记者发现,《电子商务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许多条款可以称之为重条款。针对商家普遍关注的注册和税务问题、舆论反应强烈的搭售和大数据查杀现象、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内幕、声音越来越大的平台安全责任、ofo和Tuge退费事件等。,有明确的规定。
除了网上消费,网下消费领域还有很多陷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消费者协会还列举了各种消费混乱,例如,预付消费和金融信贷捆绑;商品房销售纠纷时有发生,未按规划公示和销售,认购资金难以收回;电信服务投诉仍未解决;旅游消费存在隐性陷阱,消费纠纷频发;房屋装修服务投诉仍是热点;对家用电器的投诉数量仍然很高;海涛的商品识别困难,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和痛点。
新品种是从老问题中逐渐衍生出来的,需要新的手段来维护权利。权利保护领域越来越专业化,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还需要相关诉讼规则和配套制度的明确,尤其是受案范围、程序规则、举证责任、费用和赔偿标准的明确。
新消费和新话题
消费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消费需求已经从“从零开始”向“从零到好”转变,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全球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Nielsen)认为,消费者正逐渐变得更加“自我”,为自己的利益买单,享受生活,这并不仅限于某些消费群体。消费金字塔一旦逐渐崩溃,就被普遍消费时代的到来所取代。
随着线上线下消费一体化的发展,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拉动国民经济的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然而,在这个跌宕起伏的曲线背后,还有一系列维护权利的“难题”。
据维权热点统计,就投诉性质而言,售后服务占29.24%,质量问题占25.69%,合同问题占20.53%,虚假宣传问题占7.73%,价格问题占4.01%,安全问题占3.25%,假冒问题占3.17%,人格尊严问题占1.06%,计量问题占0.71%。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和合同问题仍是投诉的主要原因,占
“大量消费者违约、侵权和失信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提升了企业的商业信用,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引擎拉动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市场混乱的原因非常复杂。要消除失信现象,必须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改革和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协调,形成市场监管合力。
塑造健康的商业道德已成为当务之急。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改善消费信贷环境放在首位,凸显了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对创造安全、稳定消费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用体系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的关键词被锁定为“信用让消费更安全”,这是消费领域对信用体系的呼唤,也是对安全消费环境的期待。
商界还表示,诚实是经营者必须学习的“商业经验”。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今年将重点关注预付费消费、个人信息保护和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研究。加强对房屋装修、健康旅游、网上订购、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企业信用缺失的监管。,从严格法律法规和加强监管的角度,我们呼吁完善加强企业信用监管的制度。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表示,用全国的力量重塑商业道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标题:新消费时代 消费维权新挑战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