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争议已逐渐从产品争议演变为供应链争议。希望地方政府抓住农产品的核心,积极培育地方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毕竟,获得供应链的人将赢得世界。”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重组了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重构了农产品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据李建华分析,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发展的农产品滞销、农民增产而农民增收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突破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多、流通环节多、供应链节点连接不畅等瓶颈问题,培育和完善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
李建华认为,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要求供应链的生产、采购、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通过互联网进行转化和供需匹配,要求短流通、短运作、及时配送。它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让需求信息贯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农产品的损失,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改善客户体验。
“质量”:鼓励农产品深加工
与传统销售渠道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对象不确定的无效运输、缩短流通时间等优势。但也存在单循环批量小、循环价值低、单物流成本高等缺点。一旦货物因质量问题被退回,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高额成本。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产品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对此,李建华认为,地方政府必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监管机制和商业信用评估体系,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确保网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不合格产品在网上销售。同时,建立抽查奖惩机制,提高当地企业实体和企业家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
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支持地方合作社和创业青年获得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sc)和其他资格,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从加工中获取利益,将非标准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化商品,以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突破农产品季节性和周期性限制,增加市场份额,让农民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成果,从而使农产品成为现实并有可能上升。
“拓展渠道”:突破“信息贫困”的瓶颈
李建华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了销售渠道,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准确联系,让农民突破交易空时数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信息贫困”的瓶颈,了解市场供求的真实关系,跟上消费者从“吃好”到“吃好”的消费升级要求。
同时,借助电子商务积累的消费者信息,可以开展预售农业、订单农业和众筹农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定种植的品种和方法,提供绿色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持续、稳定、长期、可控的新型供求关系,从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降低成本”:整个冷链物流实现高效配送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物流设施薄弱、运营效率低、物流成本高、企业不愿意配送、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企业资金短缺等缺点。此外,由于农村道路偏远、交通不便等问题,物流快递在时效性、可靠性、服务水平、快递时间、快递成本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农产品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解决农产品的‘第一公里’问题。”李建华说道。
据李建华分析,由于农产品的新鲜度,有必要加快适应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预冷、冷冻运输、冷藏、定制配送等所有冷链物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整合物流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同时,积极推进条形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构建智能配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物流稽查和准确高效配送。
标题:应培育和完善新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