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88字,读完约10分钟
自全球集装箱“二号”史圣集装箱3月确认出售集装箱业务以来,航运业的变化也深深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神经,引发了对潜在收购方的猜测和集装箱航运业格局的变化。其中,中远海法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最有可能的收购方。与此同时,中远海法也参与了CIMC的集装箱龙头。一旦交易达成,双方将面对股东关系的“对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方面的回应。中远海法表示,以公告披露为准。CIMC表示,它不怕竞争,但不希望不必要的竞争。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此次交易将与全球贸易形势和航运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治理结构都可能产生影响。
该行业的第二个孩子销售集装箱业务
史圣集装箱属于东太平航运,新加坡集装箱船。据报道,太平航运在世界集装箱班轮公司中排名第12位,集装箱班轮和散货运输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个国家;作为集装箱业务的上市平台,史圣集装箱不仅是亚太地区集装箱堆场和码头的主要运营商,也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在中国主要港口附近拥有11家工厂,生产能力约为100万标准箱。
面对红海集装箱制造行业的竞争,以及该行业多年来在不增加利润的情况下增加收入的事实,市场长期以来一直传言太平航运有意剥离集装箱业务,而太平航运总经理张松生曾将家族企业的继承权推到今年3月19日。当日,史圣集装箱宣布已签署框架协议,出售启东史圣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启东太平港有限公司、青岛太平集装箱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集装箱有限公司和史圣集装箱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史圣集装箱的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集团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将现有业务重心转移到物流服务业务和特种集装箱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上,从而帮助集团实现集装箱领域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此外,本公司进一步拓展集团在特种集装箱业务的布局,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和整体回报。
史圣集装箱的报价是35亿到40亿人民币,而且是现金交易。据报道,史圣集装箱出售的资产占其总生产能力的57%,而上市公司的最新总市值约为34亿港元。销售价格的上限已接近去年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总和。
机械制造行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详细的计划,无法做出评估,但据了解,史圣集装箱将剥离的集装箱资产的盈利能力并不好。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史圣集装箱公司近年来没有更新集装箱工厂设备,这可能存在隐患。企业调查显示,近年来,专利侵权纠纷、劳动合同纠纷、违法建筑、行政和环境处罚等各类诉讼案件层出不穷。
关于上述收购进展和定价依据,史圣集装箱公司尚未更新和披露,截至发稿时也未回复。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去年,史圣集装箱出售惠州太平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获得约6560.4万美元的一次性收入,这直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不算这笔交易,史圣集装箱核心业务去年的净利润只有664.8万美元。此外,统计数据显示,经过稀释和扣除后,史圣集装箱的资本净回报率已从2017年的7.12%降至1.07%。
潜在收购方
史圣集装箱指出,2017年以来,制造业和贸易的增长势头持续减弱,减缓了全球经济增长。此外,同行间的激烈竞争、不稳定的材料成本和汇率波动拖累了去年的表现。如果交易成功,史圣集装箱无疑将大大提高其业绩。中远海法被认为是潜在收购的最有可能的买家。
针对这一猜测,证券时报e公司的一名记者致电中远海法秘书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称这一消息是市场传言,一切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然而,记者采访了同行、行业分析师等。他们都表示,中远海法很有可能接管,甚至后者已经完成了对一些目标工厂的尽职调查。
中远海法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属于航运金融产业集群,主要从事集装箱等船舶租赁业务。自2016年中海集团和中海集团合并后,其还经营集装箱制造业务,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方玉环主要经营相关业务。
从集团的战略定位来看,中远海法是中远海运的财务控制平台。它是一个以航运金融为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船舶租赁、集装箱租赁、非船舶租赁等租赁业务为核心。
然而,年报显示,2018年,中远海法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30%,达到约79亿元,累计销售61.56万标准箱。与此同时,中远海法也明确表示,打算扩大其集装箱业务。
中远与史圣集装箱有着悠久的历史。张松生自2017年起担任空海中远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早在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合并之前,中海集团就与太平航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7年签署了船舶租赁协议,甚至传言收购太平航运。
相比之下,CIMC明确表示不会接手。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梁博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一直关注史圣集装箱资产的出售,但由于CIMC目前的集装箱业务市场份额约为45%,如果资产的再收购将触及中国的反垄断法,公司无意继续增加集装箱业务的市场份额。
如果中远海法有意借此机会进行收购和扩张,那么根据预计的销售价格,集装箱制造业务可能会超越租赁业务,成为中远海法的主营业务,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与股份制公司CIMC的横向竞争关系。从股权关系来看,中海集团是CIMC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72%。
至于横向竞争关系,中远海法秘书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否认,称双方属于持股关系,而不是控股关系,并不认为这将构成横向竞争。此外,中远海法秘书长于震早前向媒体表示,中远海法不是CIMC的控股股东,中远海法和CIMC的业务非常多元化,“票房”并不是唯一的业务。它们并不构成法律法规所界定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之间的横向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纯粹的市场竞争关系。
深圳上市公司的专业律师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目前还没有针对横向竞争的官方认证标准,主要集中在ipo审计方面。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不得与发行人进行横向竞争。然而,在实践中,它往往比这一标准更严格,许多持股超过5%的股东无法与发行人进行横向竞争;然而,上市后横向竞争的监管相对宽松,一般仅限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以及公司董事。此外,它还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承诺和其他法规。
从高管的任命来看,中远海法的两位主要高管都在CIMC工作。其中,林峰,CIMC监事,中远船务发展总会计师;刘冲,CIMC非执行董事,中远船务发展董事总经理。进一步的探索表明,刘冲也是上海东方环球的董事长,是集装箱业务的最高领导者。上述律师告诉记者,高管不得从事与上市公司竞争的业务,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忠诚义务。
航运模式正在酝酿和改变
从竞争态势来看,如果中远海法接手史圣集装箱的全部集装箱业务,将占总量的3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接近CIMC的地位。
对于可能的竞争格局,CIMC相关人士告诉记者,CIMC不怕竞争,但不想失去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和一个不必要的竞争对手。
2009年后,集装箱行业告别高速增长,进入股市阶段。近年来,该行业的毛利率迅速下降。
根据上市公司的披露和行业数据,中远海法上海浩宇集装箱年销售量翻了一番,从不到20万标准箱增加到2017年的近50万标准箱,超过新华昌成为行业第三,2018年进一步接近60万标准箱,但毛利率同比下降至7%;领先CIMC的销售额超过180万标准箱,该行业的毛利率从近16%降至9.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从本质上讲,集装箱行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行业,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在2016年之前,占集装箱绝对多数的“普通运输集装箱干集装箱项目”仍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限制类。
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产业升级也可能遇到障碍。
据CIMC集团相关人士介绍,CIMC多年来也在减排方面投入巨资,并通过实施“龙腾计划”进行技术升级;如果中远集团收购史圣集装箱,增加对增长有限、制造业相对低端的集装箱行业的投资,将不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迫使CIMC等企业进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产业升级步伐将受到严重阻碍。
记者还注意到,中远海法与CIMC也有直接的业务往来。根据CIMC年报,在过去的三年中,双方的关联交易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约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约14亿元人民币,去年3月签署了补充协议,将2018年和2019年的每日关联交易上限分别提高到46亿元人民币和5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这些交易主要是由其他航运公司通过中远海法集装箱租赁公司向CIMC进行的,目的是利用中远海法的金融资源。然而,近年来,中远集团一级船队所需的集装箱尚未向CIMC下订单。中远海法在2018-2019年集装箱服务协议中也提高了关联交易限额,协议总金额从2019年的46.5亿元调整为119亿元。
至于调整原因,中远海法表示,全球集装箱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回升,集装箱建筑价格上涨是受环保型水性涂料的应用和集装箱建筑市场供需的影响。上海玉环物流增加了新集装箱建设合同的收购,中远空海对OOCL的收购已经完成。预计集装箱建造的关联交易量将会增加,集装箱建造业务的规模将会扩大。公司将根据市场导向条件进行采购,部分采购订单将移交给中远船务集团下属企业。
然而,根据集装箱贸易统计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前两个月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1%,这种下降被认为是“全球性”的,不能仅用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来解释。
目前,中远船务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企业。如果中远海法接手史圣集装箱的全部集装箱业务,将占据全球集装箱市场30%以上的份额。换言之,中远和CIMC的集装箱业务将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的近80%,是否会引发全球反垄断风险也值得关注。
CIMC有关人士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在当前世界潮流中占主导地位,集装箱业是航运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如果中远集团收购外资拥有的史圣集装箱,它担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能会对国内集装箱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限制和压制,这可能会引发新的贸易纠纷。
标题:胜狮货柜搅动全球航运业 集装箱龙头或遭股东“竞食”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