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6字,读完约9分钟
自去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目标明确,逻辑清晰。一方面,通过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由于宏观政策明确果断,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目前,中国正处于近代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巨变之中。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并同步相互搅拌。坚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消除迷雾,引导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反周期调整有助于稳定增长
去年上半年,受中美贸易争端、金融去杠杆化、地方隐性债务清理和监管等内外因素影响,市场信心一度受挫,投资风险偏好迅速下降,一系列信用风险事件如债券违约、p2p挤兑、股权质押爆裂等相继爆发,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严峻。面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应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明确“六个稳定”目标,努力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加强反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了效率,在本轮宏观政策反周期调整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企业税收负担和社会保障缴费将减少近2万亿元”,减税和减费可谓“空式”,更多企业将享受减税红利。
江苏秋实特种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透露,今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扩大,公司享受小微企业优惠待遇,所得税应纳税额减少71.2%。去年缴纳的增值税为253万元,今年4月1日实施新的增值税减税政策后,预计将节省约48万元。
“及时的减税政策让这些资金活了下来。去年140万英镑的净利润,加上今年预计的74万英镑的减税,都被用来投资设备更新。该公司今年将投资300万英镑引进高端设备。”杨对说道。
积极的财政政策离不开稳健的货币政策。本轮反周期宏观政策调整与以往经济刺激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货币政策不再扮演“深度收费”的角色。年初,RRR全面降息,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但是,前四个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返还的资金规模高于这一规模,仍然是资金净返还,货币市场利率中心逐渐上移,表明宽松的货币环境是有限度的,不是“泛滥”。
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当前经济依然稳定、多变、令人担忧。4月份公布的许多宏观数据都低于预期,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人们普遍认为,反周期调整帮助稳定增长的政策力度不会改变,宏观政策将根据新形势和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制定,并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余永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主要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城市地下管道走廊、垃圾围城整治、水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货币政策在现阶段应该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中国金融四十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也告诉记者,自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变得忽冷忽热,市场内生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市场内生广义信贷扩张势头减弱。在这种环境下,当前的宏观政策应该是“稳定的”。更安全的做法是观望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要继续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保持政策利率在低水平。因此,现在改变货币政策的基调还为时过早。
供应方结构改革
内涵不断丰富
供应方结构改革是一台拖拉机,它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带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自2015年首次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深化,每年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015年提出了“三对一、一减一补”的方案;2016年,强调“继续深化”;2017年,工作重点是"突破"、"站立"和"降低";2018年,提出了"巩固、提高、升级和平滑"的新方向;今年年初,对深化金融供给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年来,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实体经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加快清理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平等的经营环境,国有企业批量落地等。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政府职能的不断改善、权力下放和非集中化的进一步深化、政府直接资源分配的大幅减少以及事后监督的加强。凡是市场能够独立监管的,就让市场监管,让企业做他们能做的。
2019年,供应方结构改革侧重于实体经济,并进一步扩展到金融部门。深化金融供给面结构改革已成为新亮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金融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升级版的关键”。
根据杨伟民的解释,目前供应方改革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三比一、一减一补”,还包括减税和减费、建立房地产长期机制、根据竞争中立原则创造一个法治的商业环境等。,着眼于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向更深、更现实的方向发展,防止改革空化和企业感觉没有意义。对于金融业来说,重要的是要调整三大结构:一是市场结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二是银行结构,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第三,产品结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
以金融业为重点,针对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实现对各市场主体的有效融资供给。光大信托总裁严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供应短缺和供应过剩。在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同时,大型中央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往往享有过多的金融资源,甚至一些非金融中央企业也从事大量的金融业务。
“金融和经济是共生共荣的。金融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是为了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好处,并将金融机构从高度同质化的竞争中解放出来。”严说,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类型的广泛覆盖和差异。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风险资本,如pe和vc,而制造业中小企业则依靠发展供应链金融和高收益债券市场。
坚定不移地通过开放推进改革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里,对外开放一直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从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利用外资,到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再到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创造了奇迹和典范。在风云变幻的时刻,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这位官员的多次讲话来看,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开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既定政策,不会因内外部形势的短期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下一步,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加强体制和结构安排,推动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是根据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做出的独立选择,有利于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加大了促进全面开放的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向规则和其他制度开放转变,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开展独资经营。《外商投资法》由全国人大通过,成为中国外商投资领域第一部统一的基本法。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宣布了12项新的开放金融业的措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外商投资法》的颁布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创造稳定、开放、透明、可预测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外商投资。同时,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二季度后,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实际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此外,随着我国自身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发展的需要,中国市场主体对海外投资的合理需求将会持续并得到有效满足。因此,从资本流入和流出的角度来看,全方位开放为跨境投资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开放是双向的。
对外开放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2018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累计增加4838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增长,规模回到历史高位;今年一季度,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项下的跨境资本流入继续增加,其中境外机构购买债券和上市股票的净额分别为95亿美元和194亿美元。
4月,人民币债券正式加入第一个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彭博巴克莱综合债券指数。一些分析师预测,考虑到中长期影响,不仅跟踪全球三大指数的资产将配置中国债券,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基金也将进入国内债券市场,预计中长期将带来0.5万亿至1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入。
彭博中国总裁李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将人民币债券纳入彭博指数的决定不是该公司的单方面决定,而是依靠彭博指数咨询委员会做出的。委员会成员包括许多大型国际投资机构。如果这些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信心,不承认这一点,人民币债券就不能成功纳入彭博指数。“可以说,是整个市场的投票决定了人民币可以被纳入彭博指数,这是对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真金白银的认可”。
标题:宏观政策保持定力 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