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3字,读完约4分钟
合理对待M&A和上市公司重组,正确分析和对待重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利弊,是优化M&A回报和重组资源配置功能的正确途径。监管在引起对减值风险关注的同时,应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对待和处理并购,大力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和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并购就像烤土豆,但很难摆脱它们。然而,最近,市场似乎更喜欢被烫手的山芋烫伤,它必须再次握在手中。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热爱它?
对于st来说,并购不仅有助于提升壳资源的价值,也是规避退市风险的最佳选择。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退市一直是正常现象。然而,中国股市并没有实现退市的常态化,这不仅在开始时建立了st和pt制度,后来又从st和pt演变为* ST。从过去到现在,停牌已经成为壳资源投机的好机会。本应退市的对象不仅可以在濒临退市前继续炒作,还可以借机规避退市。如果未能逃避退市,壳牌可以继续发送鸟笼。触及退市条件已成为相关上市公司变坏事为好事而非坏事的原因。这种具有a股特征的退市制度屡遭诟病,以壳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并购屡遭停牌或收紧政策。自科委问世以来,退市制度的规范化似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试点注册制度,一步退市制度将被取消,甚至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提议打开一个政策漏洞,允许借壳上市创业板?这与其说是违反注册制度,不如说是迎合利益集团的需要。
并购重组是利润转移的理想渠道。这也是并购经常受到资本青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开始时,赵伟试图以100亿元的市值收购国内上市公司29.135%的控股权,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但实际资本尚未到位。虽然说收购计划中有6000万元自有资金,其余都是借入资金,杠杆率高达51倍。虽然这样的骗局没有成功,但它只表明赵薇的运气不够好,不足以证明“空手套白狼”没有市场。由于合并和收购通常涉及大量资本流动或控制权转移,利用内幕交易进行投机以获取利润或转移利益并不难达成和解,尽管我们的空公司很常见,只要不被发现。这是并购中反复禁止内幕交易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截至5月28日,今年有1438家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而去年同期为536家,2017年同期为573家。在并购活动增加的同时,一些内幕交易行为也随之而来。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了10起行政处罚决定,其中7起为内幕交易案件。此外,地方证监局公布了8项行政处罚决定,其中5项与内幕交易有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一直是内幕交易的高发领域。内幕信息知情人及其利益相关者利用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公平知情权。内幕信息交易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反应之前买卖证券以获取利润,这显然对其他市场投资者极其不公平。
重组、兼并和收购经常被打雷,业绩承诺成为纸上谈兵。今年以来,至少有53家上市公司、24家经纪公司和15家资产评估公司为此道歉。其中,上市公司为重组目标未能实现绩效承诺道歉,而券商和资产评估公司大多为评估不准确道歉。近年来,随着并购的盛行,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市场热点,炒作热门概念,抬高股价,高价收购M&A标的,导致商誉激增。然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甚至资产评估机构也为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相互帮助。然而,随之而来的商誉损害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共同的绩效变化,所有帮助他人的人都因此而被击败,这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在2018年年报和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打雷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景观。合理对待M&A和上市公司重组,正确分析和对待重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利弊,是优化M&A回报和重组资源配置功能的正确途径。监管不仅要提醒注意减值风险,还要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对待和处理并购,通过调整并购过程中的商誉,对蓄意操纵利润甚至利润传递进行有力打击,以维护和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令人费解的是,在并购中屡遭雷击的情况下,商誉风险的成因根本没有被提及,但它们继续盲目地为并购放水。是不是在伤疤愈合之前疼痛已经被遗忘了?
标题:并购重组须防“放水”风险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