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9字,读完约3分钟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促进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举行了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医疗保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促进社会医疗服务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相关情况。
找到正确的位置
"要想稳定和影响深远,社会必须首先找到正确的位置."国家卫生福利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表示,“找准位置”是社会医疗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这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王贺胜指出,社会办医的方向表明,社会办医的目的是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卫生服务需求。例如,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对康复、护理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医疗卫生服务专业领域的需求,如儿科、精神病学、妇产科、眼科、医学美容等;另一个例子是医疗检查、血液透析、医学成像等领域对独立第三方机构的需求。
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社会积累了一定的医疗服务经验,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学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政策支持
王贺胜介绍,截至2018年底,社会医疗机构数量近46万个,占46%;社会办医院21000家,占63%以上。医务人员、床位和医疗在社会中的比重稳步增长。为了促进社会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最近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医疗服务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的支持政策内容丰富,包括扩大土地供应、实施税收优惠、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和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充分体现了“平等”和“自由化”的理念。
“平等”是指社会医疗机构享有与公共医疗机构相同或相似的待遇。例如,在享受扶持政策方面,《意见》规定,在医疗资源薄弱、专业领域供不应求的地区,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场地或租金补贴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职称评审和人员培训方面,《意见》规定,各地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公立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岗位比例的限制。例如,在医学科研方面,《意见》规定,科研项目承担者的选择应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对拟承担项目的医疗机构的性质不应加以限制。
“自由化”是指减少社会医疗领域的控制措施。例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意见》规定,床位不足20张或环境影响较小的医疗机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可以实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规定,政府对社会医疗区的总量和空的布局不作规划限制;从2019年到2020年,它将在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10个城市的试点诊所进行备案管理。
加强监管
《意见》提出了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放松”为社会办医、稳步提高服务质量的系统措施。
医疗保险基金是医疗服务的战略性购买者,社会医疗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医疗保险基金的支持。国家健康保险局医疗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宪军表示,国家健康保险局将继续坚持对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方面优化医疗保险前置条件,缩短申请等待时间,为社会医疗机构申请医疗保险提供宽松环境和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医疗保险信用管理,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智能监控系统,提高智能监控质量,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退出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欺诈。(记者张宝树)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标题:促进社会办医 中国放大招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