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问:为什么今年梅雨汛期降水如此之多?听听专家们要说什么
新华社记者高静
到7月底,梅花还没有在南方出现。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早就结束的梅雨期?为什么今年梅雨期降雨量异常高?
20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举办了2020年梅汛期降水异常成因研讨会。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央气象台、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湖北省和安徽省气象局的科研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原因:梅雨期长,梅雨锋强
“今年初入梅和强梅雨锋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异常的直接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指出。
据丁介绍,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6月上半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导致长江中下游进入梅花期较早,梅雨期较长。
“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均匀匹配,形成一个强梅雨锋。”他的分析指出,2019年秋季开始出现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热带高压明显增强,副热带高压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明显增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也强烈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同时,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体向长江中下游强烈爆发。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相遇,导致长江中下游出现强烈的梅雨锋和明显的降水。
会议采用“直播+视频+直播”的形式,设置网络会议室和直播室,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业务科技人员参与讨论。
专家们将今年的降雨情况与2016年和1998年进行了比较。一些专家指出,1998年和2016年的洪水发生在极端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的下降期。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同,在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建议相关科研人员和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相关原因和机制的研究。
威力:“超长”梅雨,强劲极致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勇说,梅雨是中国汛期重要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1日,中国江南地区进入梅。
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梅雨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他们进入梅雨早,梅雨持续时间长。梅花开花时间比平时早一周,目前没有梅花。据初步估计,今年梅花开花时间将比正常晚一周以上(7月15日),梅花花期异常长。
二是雨区重叠程度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累积降雨量大。南部地区经历了9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其中湖北和重庆是历史上同期降雨量最高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
第三,单日降雨量大且极端。进入梅以来,许多县市的日降雨量已超过当地历史极值,最大日降雨量达到538毫米(7月7日为江西省莲花山),最大时降雨量达到163毫米(6月12日03-04出现在贵州省正安县碧丰镇),极端极端。
于勇说,受此影响,中国南方的防洪形势非常严峻。长江中下游、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直处于高水位。长江发生了两次洪水,今年淮河发生了一次洪水。洪水形势可能会继续发展,中国南方的许多暴雨和洪水是严重的。
关注:后期雨带和台风的变化
目前,全国防洪已进入“七降八高”阶段。于勇表示,主雨带何时会向北跳跃,是否会在长江流域摆动等。这关系到防洪救灾的重大决策措施。
"要把当前汛期技术工作的总结和后期气象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他说,气象部门要特别重视梅花后雨带北移、台风活跃期等关键时间节点的预报服务,为国家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号台风“鹦鹉”是今年中国唯一登陆的台风。自7月份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没有产生台风。于勇说,预计下周不会产生台风。
他说,如果雨带向北跳跃,台风不活跃,南部地区将迅速从目前的洪涝形势转变为高温热浪,我们要高度警惕,认真分析,做好“七降八高”预报和预警服务,切实担负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责任。
于勇表示,有必要将预测、分析和总结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气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应重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暴雨洪水灾害过后,各地将很快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时期。除了根据降水特征研究气象因素造成的灾害风险外,还应认真分析致灾机制,研究经济社会和承灾体特征,必要时进行现场灾害调查分析,为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今年梅汛期降水为何这么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