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7字,读完约7分钟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罗杜)受肺炎疫情影响,在COVID-19中,全球经济难以复苏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英经贸关系长期保持友好合作。面对复杂的形势,如何着眼长远,抓住机遇化解风险,进一步深化中英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增强双方长远发展的信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7月29日下午,《人民日报》举办了“克服困难,引领新机遇——中英经贸合作与创新发展”圆桌研讨会。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魏建国,原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会长金旭,中国中英商会会长赵堂,英国中国商会会长张金龙,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徐新超,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妍,林卓存。 迪迪特控股(英国)有限公司总裁出席会议,讨论如何深化中英企业间的经贸投资
与会者认为,中英经贸合作为长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合作发展的机遇远大于挑战。跨国企业是推动经贸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经贸交流、经济合作、创新合作还是人文交流,中英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基础好,前景广阔,企业间经贸合作强
2019年,英国对华出口达到创纪录的265亿英镑,占英国商品出口总额的7.1%,双边贸易额超过700亿英镑;在投资方面,从2000年到2018年,英国获得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英国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已在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
这是中国商务委员会主席赵堂在会上引用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描绘了一幅积极的经贸合作画面,也反映了中英企业和个人寻求创新合作的强劲趋势。
这已经得到了更多客人的认可。英国中国工商会会长张金龙说:“从历史上看,英国是一个世界创新大国,处于全球科学研究的前沿,拥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力。中国正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巨大,产业体系完善,多元化消费需求旺盛,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合作空空间。”英国中国商会主席张金龙说。
为了更好地为中英企业经贸合作服务,全面推进中英合作,张金龙说,英国中华总商会在北京设立了“中国代表处”,加强与中国中小企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为中英中小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搭建平台。
此外,张金龙透露,为修复疫情造成的国际产业链断裂,加强中英双方的相互投资和业务合作,英国中国商会计划在海南注册投资和国际商贸公司,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
除了贸易和投资,中英两国在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和旅游等领域寻求共识和促进合作的意愿也越来越明显。深圳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上海的泰特美术馆、北京的蛇形画廊,以及英国曼城的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在成都投资的足球俱乐部,都是中英创新合作的缩影。
“中英两国在经济、贸易和创新方面的合作一直非常紧密。如果我们继续得到支持,我们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赵唐说道。
机遇大于挑战。科技创新合作不会停止
自今年年初以来,COVID-19的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数字经济的突然出现,不仅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蓝海,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数字生产关系。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所的朱妍着眼于“数字生产关系”,认为中英两国可以在科技互补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科学没有国界,也没有国界。中英两国应进一步交流需求,加强合作。”朱妍说,科研协作的基础是人才协作。目前,中英大学之间已经有了很多合作。今后,这种合作应提升到更深层次,共同培养适合数字时代和数字技术探索的人才。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徐新超表示,中英科技创新合作不会止步,合作发展的机遇远大于挑战。未来,双方可以围绕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深化创新合作。
“一方面,英国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全球化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疫情下,中英两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依靠新兴技术的支持。”徐新超说道。
在具体实践上,开迪控股(英国)有限公司总裁林卓存提供了英国剑桥开迪科技园的案例研究。他认为英国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中国有强大的工业实力。通过为中英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可以形成上下游结合,共同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建设统一的科技园区作为载体,可以为当地企业的早期孵化服务。
良好的商业环境对机遇的落地是不可或缺的。会上,中国不断优化的商业环境得到了反复提及和赞扬。
谈到优化政策和经营环境时,徐新超说:“目前,北京市科委负责牵头推进新场景建设,并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场景建设的主要思路,即‘一牵引、一主线’。”
徐新超介绍,“新情景规划”以“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网络教育、产业升级、中央企业服务、科技冬奥会”等10个重点方向为导向,明确了“10万人”的发展目标。同时,行动计划还强调,要加快“跨境数据流试验区”的落地,使北京成为全球数字贸易试验区,为数字经济的全球开放合作创造有利环境。
开创新局面带来新机遇促进与经贸力量的务实合作
“现在,从伦敦到苏格兰再到北爱尔兰,中国公司投资的项目随处可见。在英国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中,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馆和英国人说中文;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汉语...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现象。”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前公使衔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会长金旭说。
他说,近年来,来英国旅游的中国人已经超过100万,现在英国到处都是中国人,几乎每家商店都有会说中文的售货员。“有人说英国人已经从中国人那里赚了足够的钱。我认为这种现象,赚钱对双方都有利,也有利于双方的合作。”
“英国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没有改变;通过中英金融交流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中英两国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化的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中英经贸合作仍有不变的基础。双方可以讨论在文化教育和旅游方面的合作。
在金旭看来,英国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申请加入AIIB的西方国家。此外,英国一再提到,英国是“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应该长期保持两国的友谊与合作。
“今后,中英经贸关系,引领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应该下好三步棋:加强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加强经贸界的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列举合作与对话;以金融为突破口,加强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魏建国强调,目前的形势是暂时的,他相信中英两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所面临的困难。
徐新超表示,中英两国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组织交流活动、加强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式深化创新合作,促进双方的长期关系。
人民网执行副总编赵强在会上总结说,从中英经贸合作的角度来看,两国仍有各自的发展机遇:两国经济优势互补的潜力没有改变,经贸投资合作的基础没有改变,双方企业投资合作的信心没有改变。
“企业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赵强表示,《人民日报》将充分发挥国际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和平台价值,讲述中英合作共赢的故事,引导英国各界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推动中英关系走向稳定和深远。
标题:金台圆桌:存共识促发展 推动中英经贸务实合作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