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8字,读完约8分钟

红军后裔黄树才向记者讲述了南雄上朔村的长征。

本报记者蒋摄

小学生在连州冯菲达纪念馆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薛桂峰摄

仁化城口镇红军长征纪念广场雕像。

本报记者蒋摄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提供

青石板、泥砖墙、木门建筑...老街小巷依然存在,路边的木牌上写着“红军睡地”——徘徊在两广交界处的广东仁化镇入口处,仿佛还能听到85年前红军前进的脚步声。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城口镇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是湘粤交界的交通咽喉。80多年前,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建了20多个了望塔,修筑了第二条封锁线,把红军长征队伍“包围”了。1934年11月2日晚,红一军团官兵潜伏在水东桥头,十几名士兵游过了河。侦察排抓住了敌人的哨兵,打败了敌人的守军,占领了城门,俘虏了100多名敌人,为中央红军西进打开了通道。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现在,在城口镇西河对岸,粤北蓝灰色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屋顶上红色的五星映衬着蓝色的天空,远远就可以看到。成群的游客穿梭于古老的街道和小巷,停下来辨认红军的睡眠地、操场、战壕和城墙上的弹痕,追寻红色岁月。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切断通道,铁流席卷粤北

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第一站是粤北。该地区毗邻江西、湖南两省,五山高林密,是红军向西南挺进的必经之路。

从1934年10月26日到11月13日,在粤北的群山之间,红旗带着马蹄病飘扬。中央红军主力经过南雄、仁化、乐昌等地。新田战役、城口突袭、铜鼓岭伏击、茶料封锁战、九峰山战役后,19天走了400多里,突破了国民党的三条封锁线,向西挺进。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南雄新田大战是红军进入广东的第一仗,仁化城口突袭是红军突破第二关的主战场。与此同时,最悲惨的战斗发生在仁化铜鼓岭。”说起铜鼓岭战役,仁化县城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黄本洲神色凝重。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铜鼓岭距城口镇20公里,山势险峻,森林茂密,地形复杂。一条狭窄的小道沿着山涧蜿蜒而行。1934年10月31日,红军第二师先头部队到达仁化冷饭坑、李碧玲、佛坳等地,准备进入长江市场,保卫南方的敌人。出人意料的是,敌人独立警卫旅第一团的莫福如提前一天赶到长江市场寻求保护。红军紧急调整部署,把部队分成三路,切断敌人的联系,对城口镇形成钳形攻势。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城口战役开始的当晚,敌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彭志方从仁化县赶到城口,占领了铜鼓岭南麓。十一月三日拂晓,负责阻挡南方敌人的红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阵地上杀声四起,战斗异常激烈。经过两天的激战,红军付出了140多人伤亡的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主力安全通过了城口地区。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今天在铜鼓岭战场上,红军烈士纪念公园建成了。残余的战壕、杀死敌人的浮雕和雕刻的诗歌都讲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纪念碑前的石阶上摆满了花篮,游客络绎不绝。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占领城口镇后,部队稍事休息,继续向西向乐昌进发。这里,九峰山、大瑶山等高山布满荆棘。从1934年11月5日起,部分红军越过大望山,在九峰山南麓牵制住敌军,掩护中央纵队通过三家围与田丽之间,占领了粤汉线重要城镇宜章县,破坏了对敌的第三次封锁。11月13日,红军长征主力离开广东,进入湖南,继续西进。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毅力、革命理想高于天堂

在南雄市镇上朔村徐祠堂门口,墙上写着一首《军中流行歌曲》,其标题、曲谱和歌词保存完好。每个人都轻声哼唱,曲调充满激情,思绪飞回到火红的时代。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1934年10月下旬,红军长征在广东赢得第一仗后,主力来到南雄尤山镇上朔村休整。当时红军驻扎的小战场现在已经扩大成了一个宽阔的文化广场。北面是徐祠堂,南面是南雄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东面是正在修建的红军纪念馆。旁边的“红色岁月”海报,一张一张地画着,再现了当年军民的情景——红军砍柴、挑水、为人民打扫卫生;协助修复村旁河道上的水利设施;老百姓给了红军住的地方,送粮食、油、衣服、芋头、青菜...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不惊动住在祠堂、柴房、牛棚、街道、屋檐下的人民,也不惊动弃旧房的空。”黄树才的曾祖父参加了红卫兵,他的曾祖父是红军。他从小就听过很多关于红军的故事,现在他是一名志愿评论员,给更多的人讲故事。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打了很长的路,非常累。然而,它是有纪律的。它吃群众的食物和蔬菜,烧群众的木柴,使用群众的商品。他们都以高于当时的价格支付白银。主人不在的时候,红军把钱放在主人的菜地、稻草堆或房子里。红军晚上用农民的稻草睡觉,第二天把它放回去。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项英、陈毅带领中央苏区和邻近苏区的军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3月底,他们带兵到南雄的油山,在那里与中共特别委员会和赣粤边区军部联合组成红军游击队,开辟赣粤边区游击区,牵制了大批敌军,配合红军长征。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认为,留守红军三年的游击战可谓“艰苦卓绝”。然而,红军游击队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如陈毅同志所说:“……真正革命的同志,应该增强信心。它是未来革命的支柱,能够坚持下去。留下一点火星,一定会烧遍全国。”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当地人民。“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仁化当局在城口、洪山和长江残酷杀害了78名红军病人。然而,每个人都没有被吓倒,或秘密充当红军游击队的向导,翻译和提供情报。”黄树才说道。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据粗略统计,粤北连州有20多名红军病人接受群众治疗。

生命是无尽的,红色的土地结出果实

南雄市吴泾镇关门楼村外,有一座松树覆盖的低山,名叫黄木林。爬山可以看到周围农田里黄色烟雾、花生和水稻的全景。

1934年10月26日,红军长征部队进入南雄,侦察连一举击溃新田守军,扫除了障碍。红军主力经过,在附近的关门楼村黄穆岭扎营。当地人设立茶点为红军服务;携带花生、砂锅菜、鸡蛋等。,慰问红军战士。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黄木林离村子很远,古树覆盖着天空,靠近主干道。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区早就有党组织,群众基础好,可以保证部队的安全。”官门楼村委会主任黄传祖带领记者走进森林深处,来到一个广场纪念碑前。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这是一块黑色的石碑,四周是大理石框架,中间刻着一行金色的草书字——红四方面军黄木林。1929年1月,红军在黄木林过夜。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疲惫不堪的红军对经过的敌军毫无防备。在紧急情况下,游击队员钟教盘得知了这一消息,并迅速作了报告。红军部队连夜转移到江西。红军撤退后不到半小时,敌军包围了黄木林。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当红军到达黄木林时,这是最危险的一次!"黄传祖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红军进入广东,几名士兵受重伤,留在群众家中休养。在城口镇东坑半山村里,年近百岁的张拿出一只瓷碗,回忆起1934年冬天,她的父母孟、黄一秀救治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受伤的人右腿受伤,不能行走。他靠一只瓷碗吃、喝、喝药。伤愈后,他拉着孟的手,流着泪说:“你对我真好,治好了我的伤。我没有礼物给你,所以我会把这个瓷碗留给你作为纪念品!”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1967年,孟临死前,拉着张的手说:“一定要把这个红军碗留着!”孟的曾孙和曾孙回忆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家里的老人经常给他们讲红军碗的故事。瓷碗体现了先辈和孙儿辈对红军的特殊感情。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回顾过去,岁月是厚重的."去年,关门楼村委会在黄木林立了一座纪念红四军脱险的纪念碑。目前,还在筹备修复黄穆岭红军长征古道及会议遗址、老寨醴陵红军长征战场遗址、镇江河战士遗址等。收集红军文物,修建红军纪念馆。“这些是关门楼村军民鱼的目击者。我们挽救了它,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黄传祖说道。

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布局设计:蔡华为

《人民日报》(07版,2019年6月26日)延伸阅读

标题:挥师南岭,?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