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6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曹勇
通讯员黄云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胡吉尔特蒙古族乡托西巴村因种植大棚蔬菜而被命名为“大棚”村。该村大多数村民来自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的甘肃省陇南灾区。他们一生都习惯于住在山区。搬到特克斯县后,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环境,这使得“拜访惠珠”的常驻团队很难适应。
为了让村民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在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小组成员到村里了解了每个家庭的生产愿望和生活困难。通过党的建设、财政努力和农村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种植结构和产品质量的升级,“大棚子”村走上了农村振兴之路。
党建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村民们品尝“甜头”
“为什么其他温室种植者有补贴,而我没有。”在入村之初,工作组总能听到村民向村委会报告问题,但村干部的答复并没有让村民满意,干群关系一度紧张。“我们必须尽快改变现状,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特遣队的第一秘书兼队长郭庆祥在心里沉思。
强壮的树枝意味着强壮的村庄。为此,工作队以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为突破口。在充分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一对一交流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对口、优势互补的原则,搭建党支部领导下的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综合治理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平台,整合优化村级力量,形成适合群众和岗位的干部队伍,实现为群众“一站式”服务。
针对村党支部凝聚力弱、吸引力弱、群众满意度低的问题,工作队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党规,审核入党誓词。此外,工作组加强了团体组织建设,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小组",以正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经过一系列整改,党员在村务公开中有了参与权和发言权,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经济上的努力使村民们的口袋鼓了起来
托西巴村有400多个蔬菜大棚,是735名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设施。由于该村一些蔬菜大棚长期失修,在灾害天气中经常倒塌,影响村民收入。针对这种情况,经过深入考察,工作组提出了引入金融生活用水,实现蔬菜大棚基础设施、种植结构和产品质量“三个升级”的发展思路。
为升级基础设施,工作组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与当地银行沟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250万元。通过党员对示范大棚标准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帮助村民改造升级了44个老大棚,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为了调整和升级种植结构,工作队通过种植蘑菇、花卉和其他高附加值作物,帮助托西巴村的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为村民创造了增加生产和收入的途径。通过引进有机肥,依托2000吨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厂,工作队积极为托巴村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让在家的闲散劳动力可以出来学习技能和技术,拓宽致富途径,实现村民就地就业。
“在工作小组的帮助下,我从信用社借了5万元,整修和加固了蔬菜大棚,并尝试种植蘑菇。根据市场价格,我的蘑菇棚能带来大约10万元。收入比种植其他蔬菜好得多。”村民刘艮香高兴地说。
振兴农村给了村民们一个“奔跑的头”
“进村之初,发现村民忙于大棚蔬菜的管理,村庄杂草丛生,村民庭院凌乱,文化娱乐生活差,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专责小组成员黄允珠曾在日记中写下人们的感受。
为了改善托西坝村的卫生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的新趋势,工作队和村“两委”采取了软硬并举的方式。
在“软”方面,工作队以“最美的庭院、最大的pk”为干预点,动员村民、干部和各网格区域进行检查和推荐,通过筛选和比较,建立微信在线投票链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在线投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在这项活动的推动下,许多村民的家庭都加入了庭院美化和改造团队。
在“硬”方面,工作小组和村“两委”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种植红海棠、杏树等1000多株苗木,修建绿化带和路边石,绿化美化村道,为村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了让文明新风引领农村新生活,工作队组织爱心群众开展扶贫和志愿服务活动,在邻里守望;每周都举办夜校“红歌俱乐部”,组织村民学习唱红歌,引导村民感受党的恩情,听从党的指示,服从党的领导。此外,工作队与邻近村庄的60名哈萨克牧民“配对”,每月发起一个“民族团结和家庭”协会,以促进情感交流;投资13000元购买了1000本书,并在托西坝村成立了杭益中央银行爱心书店,以丰富村民的文化需求。
强化团队,促进发展,温暖人心。这是工作队设定的目标任务。现在,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和他们一起努力改善托西巴村的村庄面貌,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
标题:“大棚”村换新颜 人行伊犁州中支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实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194.html